讓我們用消除或降低對立來祝福自己和全世界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全球許多人不分宗教和黨派,紛紛對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的離世消息表達敬意和哀悼,他生前在人生那份“最後的正式文件”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
並祈求上主「賞賜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 ,這段話真令人感受到教宗的慈悲。
(引言摘錄自 UDN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60/8689873)
根據脆友 (@leftymovie) 的介紹,方濟各被稱為「人民的教宗」,非常親民,是一位「最友善包容」的教宗:
在他任內,有很多的打破傳統的舉動。
例如,包容同志,強調所有人都是天父的孩子。
包容離婚、再婚。
包容宇宙大爆炸、包容演化論...
2024年,他也接見了台灣各種宗教的代表,道教、佛教、基督教...
他樂見各個宗教帶給人的良善。
而不是死守十戒第一條:「除了我以外沒有別的神」的排他性。
他的器量非常地大,足以包容各種不同的面貌,所以深得民心。
不過,他遭到很多保守派的攻擊,也是真的。
以下本文整理教宗的諸多智慧話語,並以中文翻譯和簡單說明英文詞彙,便於英文不好的人能增進理解。 也願藉由閱讀教宗方濟各的智慧,得到啟發和鼓舞的我們在生活中,都能時常以盡力消除或降低對立來祝福自己和全世界。
“Judging others closes the door. Listening opens it.”
中文: 批判他人會關起門,傾聽則會打開門。
• 對話不是從同意開始,而是從不批判開始
• listening opens it:聆聽是一種邀請,一種願意認識你而非定義你的動作
“To include is to say: your story matters too.”
中文: 包容,是一種宣告:你的故事也重要。
• your story matters:不只是讓你在場,而是承認你的存在有價值
• 包容的本質不是「你可以來」,而是「你被需要」
“Forgiveness begins with oneself; only then can we mend the hearts of others.”
中文: 從原諒自己開始,才能修補他人受傷的心。
• 強調自我寬恕是治癒之路的起點,不僅是對外的慈悲,也是內心更新的關鍵。
• 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帶著完整的心去溫暖他人。
“Healing does not mean forgetting. It means choosing peace over pain.”
中文: 療癒不是遺忘,而是選擇平靜勝過痛苦。
• 這句話解除人們對「放下=忘記」的誤解
• 真正的修復不是抹去,而是重新與記憶共處
“Your wounds are not signs of weakness, but of having survived.”
中文: 你的傷痕不是脆弱的證明,而是你曾努力活過的痕跡。
• having survived 賦予經歷尊嚴
• 傷痕成為證明你仍站在這裡的徽章’
“In solitude, we find our truest reflection, and therein lies our strength.”
中文: 在孤獨中,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我,而這正是我們力量的根源。
• 孤獨並非空洞,而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
• 這句話鼓勵人們從寂靜中發現內在潛能,將孤獨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May the quiet of your heart be a sanctuary of healing in a noisy world.”
中文: 願你心中的寧靜,在喧囂的世界裡成為一處治癒的庇護所。
• 這是一句祈願語,充滿柔和與溫暖,帶來心靈的歸屬感。
• 提醒人們在外界紛擾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安穩,讓內心成為抗衡不安的後盾。
“Every gentle step forward is an act of courage and love for oneself.”
中文: 每一步溫柔的前行,都是對自己勇氣與愛的致敬。
• 強調前行的每個小步驟都蘊含著巨大力量,提醒我們不必追求轟烈,只需穩健前行。
• 這句話旨在鼓勵人們在追求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路上,持續以溫柔與堅定的態度走下去,為自己點亮一盞光。
“You were made for communion, not isolation.”
中文: 你受造,是為了連結,而不是孤立。
• communion 可指人與人之間深層的連結感,也有靈性交流之意
• 把「我」與「我們」重新縫合起來的信念
“We are all in the same boat, and we are called to row together.”
中文: 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也被召喚一起划槳。
• 船是一種共同命運的隱喻
• row together 指的不只是合作,更是一種彼此負責的姿態
“A little bit of light is stronger than a lot of darkness.”
中文: 一點點光,也勝過許多黑暗。
• 不必是烈火,只要一點點不熄的亮
• 強調的是「質」而非「量」的信念
“Loneliness is not a curse. It can be a path to encounter.”
中文: 孤單不是詛咒,它可以成為一條相遇之路。
• a path to encounter:引導我們與自己、與神、與他人重新連結
• 一種溫柔的轉向語言,把孤單轉化為通道,而非結束
“You are not forgotten. Even when no one calls your name, you are held.”
中文: 你沒有被遺忘。即使沒有人呼喚你的名字,你仍被溫柔地懷抱著。
• you are held:是一個最深層的安慰句,讓人有「即使孤獨也不是絕對」的感覺
• 對於陷在孤單與自我懷疑中的人來說,是一盞燈
“Tears are prayers too. They travel to God when we have no words.”
中文: 眼淚也是一種祈禱,當我們無言時,它們會帶我們的心抵達天主面前。
• tears as prayers 是一種最誠實、無需言語的靈魂表達
• 療癒有時並不靠語句,而靠被允許流淚的那一刻
“Hope is daring to wait when nothing seems to change.”
中文: 希望,就是當一切看似沒有改變時,仍敢於等待。
• daring to wait:等候不是被動,而是一種需要勇氣的信任
• 在看不到答案的時候,這句話提醒我們:「等待也是一種信仰」
“Grace is not loud. It moves quietly and heals gently.”
中文: 恩寵並不喧囂,它靜靜地來,溫柔地修復。
• 這是一句關於「不劇烈也能改變」的信念
• 恩寵是無聲的浪潮,默默洗去那些你以為洗不去的
“The truth is not afraid of questions.”
中文: 真理不怕被提問。
• not afraid of questions 給人安全感,是鼓勵思考、允許探索的信仰姿態
• 真理不是壓制,而是容納疑問
“We are pilgrims, not tourists.”
中文: 我們是朝聖者,而不是過客。
• 朝聖者帶著心,過客只是經過
• pilgrims 一字訴說的是「與生命同行」的謙遜態度
“Let your faith be joyful, not sour.”
中文: 讓你的信仰是喜樂的,不是苦澀的。
• sour faith 是對嚴苛、指責式宗教觀的溫柔提醒
• 信仰若無喜樂,可能只是另一種壓力
“Nothing is lost when we love.”
中文: 在愛中,我們失去的,從未真正失去。
• nothing is lost 是對失落最溫柔的反轉
• 愛不是風險,而是永恆的累積
“The greatness of a person is measured by how they treat the most vulnerable.”
中文: 一個人的偉大,是看他如何對待最脆弱的人。
• the most vulnerable 指的是社會中被忽視、被邊緣的人。
• 真正的道德不是體現在強者面前,而是在弱者面前的姿態。
“To be saints is not a privilege for the few, but a vocation for everyone.”
中文: 成為聖潔的人,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都共享的權利。
• vocation 在此非工作,而是「內心的呼召」,柔和地重新定義聖潔的可能性
• 教宗用一句話拆除距離感,邀請每個人回應自己的良善本性
“Our lives find meaning when we give ourselves to others.”
中文: 當我們把自己獻給他人時,我們的生命才找到意義。
• give ourselves 是一種完整的參與與交託。
•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掌控,而在於連結。
“Mercy is the force that reawakens us to new life and instills in us the courage to look to the future with hope.”
中文: 憐憫是喚醒我們重新生活的力量,並將勇氣注入我們心中,使我們懷著希望面向未來。
• reawakens = 重新喚醒,比起 start again,更有內在靈性轉醒的感覺
• instills in us = 灌注於我們之中,語氣溫柔有力
“Rivers do not drink their own water; trees do not eat their own fruit. Life is lived best when it is lived for others.”
中文: 河流不喝自己的水,樹木不吃自己的果實。人生最好的活法,是為他人而活。
• 這段話提醒我們,「成為資源」的價值,不是佔有,而是流動。就像你每天工作、照顧、支撐他人,活出了生命的美好。
“We are not living in an era of change, but a change of era.”
中文:我們所處的,不只是變遷的時代,而是時代的轉變。
• 句型極簡,但層次分明,適合用來反思結構性變動
• change of era 傳達的不只是改變,而是一種歷史性的轉向
“The world tells us to seek success, power, and money; God tells us to seek humility, service, and love.”
中文: 世界告訴我們追求成功、權力與金錢;而天主告訴我們追求謙卑、服務與愛。
• tells us to seek… 的平行句式,呈現世俗與信仰的價值分界
• 並非責備,而是溫柔地提出另一條道路,邀請反思
“Take care of people, not numbers. See faces, not statistics.
中文:照顧人,而不是照顧數字;看見臉龐,而不是統計。
• 對現代社會極具穿透力,see faces 一句格外動人
• 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提醒:別讓人變成報表裡的代號
“Let us not forget that real power is service.”
中文: 別忘了,真正的力量是服務。
• real power is service 是一句翻轉觀念的核心句
• 用極簡主張挑戰權力與自我中心的定義
“We are not saved alone. We are saved together.”
中文:我們不是自己得救,而是一起得救。
→ 你不是孤單一人前行,你走的路,也有人同行著。
“Solidarity is not a vague feeling, but a firm and perse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common good.”
中文:團結不是模糊的感覺,而是對共同利益堅定不移的承諾。
solidarity:不只是「我們是一群人」,而是「我們彼此負責」。
persevering commitment:非一時熱血,而是持續選擇去做對的事。
“A little bit of mercy makes the world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中文: 一點點的憐憫,能讓世界少一些冷漠,多一分公義。
• a little bit of mercy 就像點燈,不求改變全世界,只為減少黑暗
•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是對現代社會病灶的簡明詮釋:缺乏感受與缺乏公平
“Each of us has a vision of good and of evil. We must encourage people to move toward what they think is good.”
中文: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與惡的圖像,我們應該鼓勵人們朝他們所相信的善前進。
• vision of good and evil 承認多元視角,而非絕對定義
• 這是一句「信任人性基本善意」的話,而不是要求一致的價值觀
“To love means to serve and to give.”
中文: 愛,意味著服務與付出。
• 沒有戲劇性的言語,只有行動的日常化
• 這句話告訴我們,愛是溫柔而持續的選擇
“God is not afraid of our questions. He walks with us in our doubts.”
中文: 上主不害怕我們的疑問,在我們的疑惑中與我們同行。
• 與其要人「不要懷疑」,這句話允許你在人性中真實存在
• walks with us in our doubts 是一種靈性上的陪伴感,非強壓式信仰
“Let us be moved by the Holy Spirit, not by fear or calculation.”
中文:願我們的行動來自聖神的引導,而不是恐懼或算計。
• moved by 是內心驅動的狀態,與被推著走不同
• 在選擇與行動中,「信任」永遠比「計算」需要更多勇氣
“The only war we should all be fighting is the war against indifference.”
中文:我們唯一該一起奮戰的戰爭,是對抗冷漠。
• war against indifference 是一種非暴力的吶喊,對抗的是麻木
• 面對無感的世界,這句話像是在說:請別放下感受的能力
“We are not saved by ideas, but by love.”
中文:拯救我們的,不是理念,而是愛。
• 對理性時代的一句溫柔提醒:理解重要,但關係更深
• saved 這裡不只是宗教意味,更是對心的治癒
“Faith is not a light which scatters all our darkness, but a lamp which guides our steps in the night.”
中文: 信仰不是驅走所有黑暗的光,而是夜裡引導我們腳步的燈。
• 這是對「信仰不必完美」最詩意的描述
• 信仰不保證沒有黑夜,但給你一盞燈
“Hope speaks to us of a thirst, an aspiration, a longing for a life of light and love.”
中文: 希望對我們訴說著一種渴望——渴望一個有光與愛的生命。
• a thirst, an aspiration, a longing 是對「希望」的多層面詮釋
• 希望,不只是相信會好,而是願意渴望那份「更好」
“Let us ask for the grace to see even what seems insignificant.”
中文:願我們求得恩寵,去看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 真正的靈性往往藏在「微小處」
• grace 是指一種不由己而來的溫柔能力
“Forgiveness is the door that leads to reconciliation.”
中文:寬恕,是通往和解的門。
• door 是一個開啟的隱喻,但也代表要有人先推開
• 寬恕不是終點,是選擇開始的那一刻
“We need to build bridges, not walls.”
中文:我們需要搭橋,而不是築牆。
• 這是對分裂與對立最簡潔的回應
• build bridges 是社會與心靈關係的關鍵動詞組
“Charity is not about pity. It is about love.”
中文: 仁愛不是憐憫,而是愛。
• 強調行動與心意的純粹性
• pity 帶有上對下,但 love 是平視,是連結
With Respect to Pope Francis
May love and light guide you and all who walk beside yo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ET 歡迎你的造訪,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