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英文不夠好就學商用英文?|別急,這樣做才有效

 

        英文不夠好就學商用英文?|別急,這樣做才有效 

點選可放大

作者:EET 黃老師(成人英文會話與語感教學專業工作者)





在我這些年教成人英文的經驗裡,遇過最多的學生類型之一,就是這樣說:

「老師,我英文不太行,可是工作上需要,我想找 Business English (商用英文課)。」

這樣的學生通常是剛升主管、開始接觸外國客戶,或準備轉職外商、海外業務等職位。許多通常帶著有一個短期期限下的滿腔焦慮到處找商用英文課,我都形容他們是火燒屁股了,才打算根據價錢比優惠,隨意找一套課程來消費,當作有消費有聽課,自己的商用英文聽說力就會因此而生了。

 

 

還有,許多人開口第一句就是:

「我需要學商用英文,我沒什麼程度、沒時間從頭來。」


但,這句話,其實是很多人的誤區。為什麼?以下我將詳細告訴你

 

商用英文不是程度不好的人該學的第一堂課


先說個簡單比喻:

如果你連機車都不會騎,你會直接去考賽車駕照嗎?


商用英文(Business English),其實是專業領域英語的一種變體,它假設你已經有基礎英文能力,能夠正確地理解一般句子、口語表達、抓得住句子語調與語氣邏輯,然後再進階到各種溝通情境,例如商務會議、Email 撰寫、簡報英文、跨文化溝通等。

但如果你連一般英文句型、動詞時態、發音咬字都還卡卡的,就因為工作,決定直接跳進「商用英文」這樣的課程,對你來說,這樣不只練不到外語實力,還容易會因為挫折感而提前放棄
然後,通常日後就在工作要使用英文的情況中閃閃躲躲或繼續使用 Google 翻譯,說寫英文時,僅憑感覺隨意拼湊,糾結過日子。

矛盾的是,許多人不論找老外或是台灣英文家教老師上商用英文課,卻把忍耐和努力聽懂商務領域的英文單字和句型以及上課和教材內容、課後用中文意思做查詢、抄寫、死背等方式,“感覺”自己有花時間看書,便當作是自己有認真學習了商用英文。事實上就時間和注意力的投入和效益來看,效果並不彰



程度不夠,直接學商用英文的三大風險


1. 學到的只是死句型,無法靈活運用

學生常說:「我有背幾句 business email opening,比如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可是之後不知道怎麼回。」

你即使很努力,可能都沒有培養到「語言感知力」;也就是能聽懂語氣、接話節奏、用出合適詞語的能力。


2. 錯把「格式感」當「語言力」

很多商用課會教 "template" (句型或文章模板),你瞬間感到自己學了很多感覺很了不起的英文單字和用法,但還有其他自己的內容必須自己想和塞入模板的你,很可能卻無法判斷語氣是否合宜(客套 vs. 嚴正),就容易在溝通、接待客戶、寫信、開會時踩到雷。

例如 Just to clarify… 與 Let me clarify… 語氣差異很大,中文都譯為「澄清」,實際使用感卻不同。


3. 投入高價資源卻成效不大

商用英文課程通常價格不低,但學員基礎不夠,聽不懂老師講解例句、也無法和同學互動討論太久,學習效率大打折扣,無形讓可貴的時間與金錢都白白流走。


程度不怎麼樣,去聽補習班或家教老師的商用英文課,以為自己有聽懂很多,再努力查單字、多看幾回,這樣的循環,是不少台灣學習者的宿命。



真正有效的學習路線:先補英文實力底子,再建商用橋


如果你現在的英文屬於 「讀得懂一點點,說不太出來」、「聽得懂大意但跟不上細節」,那請你先回到一般生活英文能力(General English) 的學習區域



你需要的其實是這些:

    • 建立  生活英語的英文聽說節奏感(不是光記特定情境的句子)

    • 熟練  實用的時態 × 句型 × 語氣 三大結構
    • 練習  真實對話情境,找人和你對話,能指導你和糾正你;不是你自己單向輸入(只聽課、聽音檔、聽網路紅人說什麼、查單字等)
    • 能自我修正與即時應對   這才是溝通的核心,不論在生活或商用情境中


當你在一般英文對話中能夠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聽懂對方語氣時,
那時你再進入商用英文課程,才學得「進去」也「用得出來」。



 

        給職場學員的建議地圖:         

 

點圖可放大

 

 

 

最後,給你的建議:別急著學得「像樣」,先學得「聽懂與講得通」


有時候,外語語言學習並非屬於馬上幫你升級身份的工具。初期,你可透過學習幫自己把焦慮轉化成信任的過程,讓自己能直覺就開口說英文,不需要太多時間思考。


當你用正確的順序學英文,就會發現:

自己學英文的能力其實沒那麼差,只是起點設錯了

商用英文不是不能學,但要先等你準備好基礎的 “一般生活英語能力”



願你學得紮實,說得自然,真正進入職場英語溝通的內圈,增加英語實力,不用靠「將單字、文法、模板背起來」,而能靠自然地吸收和連起來。


你是大人了,如果還很能死背硬記,那當然恭喜你,不需要走這種實力養成路線
。惟追求速成,時間終將會給你....忘卻!

 

以下 EET  “一對一系統式引導 英文家教課”  二表
供參考
最適合上什麼課 (生活英語、商用英語) & 建議開始的級數

 

點圖可放大
  
 
點圖可放大





{   全文完   }

轉載請註明出處
 All Rights Reserved © Enrich English Consulting, Taiwan
Any reproduction should acknowledge the source:
https://www.ibose.tw or https://www.bose-english.com/


 

延伸閱讀

成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英文家教老師、提升英文力?|SWOT評估分析

成人英文家教鐘點費用行情

那麼多台灣人考多益只為了分數,結果口說能力不足….


社會人士上EET 英文家教課,可以給予信任近十年的理由


想學英文的人,願意把滑手機、看劇看電視、聊天時間等,
都拿來練習英文高度認真一年,就能提升專注力和英語成就,
還可獲取實在的獎勵




想徹底了解自我性格和學習方式,
EET 協助你進行官方 MBTI 性格測試和結果,並由專業人士解讀
不論生活或是商用英文課,除了外語本身,能有效再度增強不同溝通技巧能力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跟著英文老師閱讀《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小黃給你的備忘錄

 



一本關於如何真正活著、如何面對死亡、如何穿越中陰(Bardo)狀態的指引書。融合藏傳佛教的智慧、冥想實修與現代死亡照護的觀點,強調死亡不是終結,而是意識轉化的過程。


我們經常追逐目標與成就,卻忘了真正的回家之路才是回到內心的清明與寧靜,一場向內的返航。


“Perhaps the deepest reason why we are afraid of death is because we do not know who we are.”

我們之所以害怕死亡,最深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們不認識自己。



“Spiritual practice is not a way of escaping life, but a way of embracing it fully.”

修行別躲進山裡,修行其實是學會在日常中保持清醒。




『真正的修行』,不逃避死亡,穿越對死亡的恐懼,進而開始活得真實。


在生活中,你的 「內在覺知」、「慈悲」、「正念」是重要的練習方向,能幫助我們在任何情況中找到穩定。


“To die is extremely simple. You breathe out, and you don’t breathe in.”
死亡極為簡單,只是吐出一口氣,卻再也吸不回來。


這句話是作者給我們的深刻而溫柔的提醒;我們所有的忙碌與執著,終將歸於一息之間。死亡不是遠方的事,它一直在教我們活。而在面對死亡時,所有的角色都會剝落。你不是誰的誰,你只是一個正在醒來的意識。

In the face of death, all our roles fall away. Death is not far away; it keeps teaching us how to live.

因為終將離開,所以現在才這麼珍貴。珍惜當下。




“Only by eliminating our grasping and attachment can we find true freedom.”
唯有放下執著與抓取,我們才能發現真正的自由。


執念是痛苦的根源。練習放下,是你能感到輕盈的開始,找到自由。
放下不是失去,試著學會不依賴、不依附。那些你不再抓緊的,才會真正留下來。
Letting go is not losing, it’s unlearning dependence.





人生的目的,是認出我們真正的本性。學會活著。每一次清醒,都是對生命的敬禮。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recognize our true nature. We are not waiting to die, we are learning to live.



真正的修行,是與無常交朋友,回到內心最清明的所在。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裡,在每個當下的念頭裡。靜不下來的心,走到哪裡都困擾。

The deepest practice is to befriend impermanence.
Real practice is not in the mountains, but in each moment of mind.

越接受變化,越接近自由。



死亡其實教我們:真正重要的,其實不多。

比如,愛過誰,原諒過什麼,比你賺了多少物質都重要。 

Death teaches us how little truly matters.



每個夢醒時刻,都是一種微型的死亡。
那些你不願醒來的時候,也是一種執著。而真正的自由,是看見痛苦也不想逃。

Each time we wake from a dream, we taste a little death.
True freedom is to see pain and not run away.



不壓抑、不逃避,只是輕輕地在。 

Just be aware of the moment of a change. 

 

 

真正的修行

 

          { 跟著英文老師閱讀《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全文完 }

 

延伸好文閱讀推薦:



                 《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人和自然與宇宙的聯結

                 從莎士比亞看台灣  莎翁401年特輯


 電影《靈魂急轉彎》帶給我們的啟發|看電影學英文

精神智慧糧食教宗方濟各的智慧語錄

不定時斷除電子產品:你需要的數位健康

輕鬆走走就能變好: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人和自然與宇宙的聯結|華特·惠特曼貼近日常的詩作🌿

         《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人和自然與宇宙的聯結

《自我之歌》我包容萬象

我歌唱我自己,並接受你也如此做。


我不害怕矛盾,因為我就是一個宇宙。

我既是行者,也是土壤;

是風中草葉🌿,也是炙熱心靈的回聲。


「在惠特曼的“草葉集”裡,最重要的詩作無疑是“自我之歌”。
這首詩長達1300行,是一首足以和荷馬史詩、北歐神話、
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相抗衡的偉大的美國史詩。」
        -- 王燦祥 
 
         ; 分享自 信傳媒文章 (2024/12,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1330?)


 

我們習慣被定義:你是內向還是外向?是理性還是感性?是穩定還是多變?
但真正的你,也許今天喜歡熱鬧,明天渴望孤獨;一邊嚮往自由,又一邊需要歸屬。



不是你矛盾,而你是人
而人,本來就多重、複雜、變動。


惠特曼的話,就像一張靈魂的寬容證明:

「你可以矛盾,因為你夠大,能裝下整個宇宙。」

 「我歌唱我自己,並接受你也如此做。」


王燦祥2024-12-21 14:20

【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下)】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1330 )
王燦祥2024-12-21

【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下)】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1330 )
王燦祥2024-12-21

【大美文豪勵志文學系列》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下)】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1330
 

        閱讀華特·惠特曼《自我之歌》,聽見靈魂的呼吸聲                    

是關於人的詩,亦是對自我、他人、自然,甚至宇宙的無限連結的禮讚。



    英文原文: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
— Walt Whitman, “Song of Myself”


我讚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相信的,你也將會相信,
因為我身上的每一個原子,同樣也屬於你。



這是惠特曼最具代表性的開場,他用好讀又簡單自然的文字來傳達:

我和你是一體的。我經驗的一切,也屬於你。




    另一段英文原文:    

我是否自相矛盾?


Do I contradict myself?
Very well then I contradict myself,
(I am large, I contain multitudes.)


我是否自相矛盾?
那就讓我自相矛盾吧,
我很廣大,我包容萬象。


惠特曼的詩作被無數人引用,詩中表達了對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包容,承認自我矛盾的多重性。透過觀察草葉、夜晚、星辰,感受自然的魅力與滋養,並將自身視為自然的一部分
 

你可以容許自己今天熱情、明天冷淡;可以既嚮往自由,也渴望歸屬。不需要一致,只需要真實。


結語:

這首《自我之歌》,融合了東方哲學思想,如印度聖典《薄伽梵歌》的生命觀,探討生死、自然與生命本質,展現了普世而深刻的人文關懷。它讓我們重新凝視自己的身體、呼吸、慾望,甚至平凡的汗水與沈默,把這些日常雜音變成了貼近生活日常的詩。

 



I believe a leaf of grass is no less than the journey-work of the stars

容許自己不是單一形狀 我不是非黑即白

我是一片草葉,也是一整個宇宙


 

     《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人和自然與宇宙的聯結|華特·惠特曼貼近日常的詩作🌿
 { 全文完 }

發布日期:2025/7/5




延伸好文閱讀推薦:


跟著英文老師閱讀《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從莎士比亞看台灣  莎翁401年特輯
 

 電影《靈魂急轉彎》帶給我們的啟發|看電影學英文


學英文就像跑馬拉松


英文老師 Teri 教你聽歌學英文:

Song Lyrics Interpretation: Up & Up by Coldplay

Song Lyrics Interpretation: Vanilla Twilight by Owl City 
 

精神智慧糧食教宗方濟各的智慧語錄

不定時斷除電子產品:你需要的數位健康

輕鬆走走就能變好: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成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英文家教老師、提升英文力?|SWOT評估分析

 

     大人學英文,不像小孩,跟誰學都可以那麼簡單 
反正小孩真正學專業時是到學校裡去學

大人需要一些客觀的評估基準、能融合多項專業的英文家教
在外語路上有效選擇 x 有效學習

EET 成人英語家教學習過程示意




本篇 EET 帶你進行 SWOT 分析,
清清楚楚決定家教師資的基準&是否值得投資自己的未來


 

學英語不像買吃到飽的火鍋,一股腦隨便丟下去就有收穫。尤其對大人而言,時間寶貴、學習目標明確,
自然要聰明選擇老師,讓你的每一堂課都具備 ROI  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和成效。


SWOT 分析(優劣勢分析或強弱危機分析,是一種策略規劃工具,
用來評估組織或個人在特定環境下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




這篇我們將這次的 SWOT 分析目標設為 “成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英文家教老師”,讓你能根據以下這六項要件來決定如何做出最佳的選擇:

    一、釐清你的學習目標            

    二、你想上課的方式            

    
三、
了解老師的背景履歷、資歷和口碑            

    四、 設置你的學習預算上限(英文家教鐘點費和相關費用)            

    五、試聽英文課如何判斷適合與否            

    六、建立自己的學習計畫和承諾項目            



準備好了嗎?以下我們開始詳細說明每一個項目....

 

    一、釐清你的學習目標     


首先,要思考你是為了什麼而學英文?


  •  工作需要?(商務書信、報告、會議)
  •  出國遊學或考試?(IELTS、TOEFL、多益)
  •  日常會話自信?(旅行、社交)


大人能學的內容比小孩多又深、需求更專精,所以務必先想好你基於自己的量身訂製的目標是什麼?以便訂下課程學習方向。



    二、 釐清你想上課的方式
       


學英文不是辦家家酒,說學就學、說停就停、走走停停就有效果,對成人而言,是一場續航力的測試戰

以長期投入來說,你最能夠的學習方式是面對面上課或線上上課?



    •    面對面英文課:和英文老師的互動的人情味更強,但時間/地點彈性較低,也需要考量你的通勤需要時間。

    •    線上課程:隨時隨地、方便又省通勤,但環境是否安靜讓你上課?
         
      

疫情後很多職場人因工作變動等原因,習慣線上學英文,大人如果工作忙、尋求便利和時間效益,線上上英文課學習可能比當面上英文課還更靠譜。



    三、看英文老師的背景履歷外在,也要考量資歷和口碑        


或許你瞬間被老師背景看起來光鮮、腔調太好聽而吸引,但別只被證照或學歷等表象蒙蔽。值得留意的是,真正有效的學習,往往來自有
專業外語教學和經驗,對教學熟練並有清晰的課程方向、懂你學習瓶頸、懂得如何教會你、刺激你的思考、提點你的思維和學習盲點,甚至順便還能適度激勵你的人。


    四、設置你的學習預算,找會教大人的英文老師費用怎麼看?        


成人英文家教每小時收費範圍約 NT$600~2,000+

  • 600–900元/小時:
    在校生、兼職老師、補習班老師、華僑等 

  • 900–2,000元/小時以上:
    持有 TESOL/TEFL/CELTA 證照、有外國留學或外師背景等 

      

  (鐘點費行情 更多說明可參考這篇文章: 成人英文家教鐘點費用行情)



你可以先設定預算上限,再看對應師資;
但更重要的是效益,不要只當作性價比,應該思考:用這價錢,老師能幫你提升多少?



    五、試聽英文課如何進行合適評斷?        


不只是聽得懂而已,還要評估以下指標:

  • 英文家教老師有無“客製化”:針對你的弱點、學習需要和目標設計課程?
  • 英文家教老師是否有和你講解程度分級和適合你的學習方向和規劃?
  • 英文家教老師的教學節奏是否適合你(快可挑戰?慢不至於累?)
  • 英文家教老師 是否適合你的性格(你們是否溝通順暢、互動自然)
  • 英文家教老師 有沒有進度追蹤與互動回饋機制?
    互動回饋的方式:老師是否能主動了解你的學習狀況,會如何告訴你哪些進步、哪些地方要加強。如果老師不會這樣做,未來你會如何不帶情緒地表達自己?)


理想情況下,試上課後就能針對以上要點進行評估,並初步感受到學習節奏和收穫,若沒有達到你的標準,就要考慮調整或更換老師。



    六、建立你自己的學習計畫和承諾        

別把英文課學習當一個臨時起意的消遣或不切實際的一個『夢』。

身為成年人的你要清楚以下事項:
 

  1. 上課頻率與時間安排:排定穩定時段,你自己也要準時,並避免隨意請假。
    如果你真的有事或因病請假,你會怎麼透過補課和複習來讓自己定時定量接觸英文?
    若可以隨便自由約課、有事就不排課,也考驗你個人長期學習裡自律的能力。

  2.  雙方的補課規則:英文老師臨時有事,會怎麼補?
  3.  課後作業的投入責任:你要負責複習,老師提供引導。



快步調時代,投資自己,才是最超值發票


如果你沒練習、動機不夠,再好的老師對你的學習都沒用。
正如 EET 睿騏英語強調的:「再優秀的英文老師都需要你投入努力」

換個角度想,你主動,同時換來真正將教育當作終身信念的英文家教老師的用心指導和熱情回饋,就能是獲得最睿智的效率加乘結果



        結論:        


大人學英文,不能只靠運氣或衝動。

  1.  先釐清 目標、上課方式(線上/實體)、老師背景經驗與熱情
  2.  再用試聽篩選適合老師
  3.  擬定雙方契約與責任,想好個人如何規劃時間給外語學習
  4.  最後,用你的主動和規律作為驗證這筆「自我投資」的成功鑰匙!



畢竟,英語能力是一種職場與生活、國外旅遊、工作和交友的溝通能力。把它當成一種可以持續升級的個人實力的資產,若只猶豫,其實是錯失讓自己更好的機會。

勇敢踏出下一步吧!



快問自己:你的下一堂課,是誰會陪你一起升級?
 

 

 

  { 成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英文家教老師、提升英文力?}
            全文完           
發布日期:2025/7/2

轉載請註明出處
 All Rights Reserved © Enrich English Consulting, Taiwan
Any reproduction should acknowledge the source:
https://www.ibose.tw or https://www.bose-english.com/



延伸好文閱讀推薦:

                英文不夠好就學商用英文?|別急,這樣做才有效 



學英文就像跑馬拉松


不定時斷除電子產品:你需要的數位健康

輕鬆走走就能變好: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山竹:熱帶水果中之后,口感甜而不膩,柔中帶骨

 山竹:果中之后的清甜

        The Queen of Fruits         

低熱量 ✨  抗氧化 ✨ 消暑解膩

山竹 熱帶之后


在熱帶雨林深處,
有一種紫紅色外皮、內裡潔白如玉的果實,
被譽為「水果之后」。她的名字,叫山竹(Mangosteen)

雖然名字像芒果(Mango)但和芒果一點關係都沒有!

 


山竹原產於東南亞,是熱帶地區的明星水果。外皮堅硬、深紫,內部果肉分瓣如蒜、質地柔滑、酸甜平衡。別看它外表低調,真正打開之後,你會驚訝於那清涼香氣與絲滑口感!


    •    學名: Garcinia mangostana
    •    別稱: 忍冬果、莽吉柿
    •    產地: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見於海南與南臺灣
          山竹種植不易,需10年左右才開始結果,且對溫度極為敏感,適合恆溫多雨的熱帶地區。產季通常為每年夏季。

 

    山竹為什麼被稱為「水果之后」?    


傳說中,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曾懸賞重金,只為一嚐山竹風味。這個故事雖未有歷史實證,但它展現了山竹在世界水果界的地位
 

也有一說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榴槤被譽為「果王」,山竹則被尊為「果后」或「水果之后」,象徵其在熱帶水果中的高貴地位 

在臺灣與港澳,它曾是珍稀進口水果,如今在夏季可見於部分超市與市場。

山竹不適合長途保存,因此吃到真正新鮮的山竹,總帶著一點緣分感。那一瞬剝開、雪白果肉在唇齒間化開,是熱帶才懂的優雅。 

它的口感不像荔枝那樣濃烈,不如芒果那般奔放,而是淡雅柔甜、清爽脫俗。
在炎熱的熱帶午後,吃上一瓣山竹,就像喝下一口雨後山泉。

 

    如何挑選山竹與食用?    

挑選山竹時,請注意:
    •    果皮: 深紫紅、有彈性(太硬可能過熟)
    •    蒂頭: 果頂的綠色花萼越新鮮越好
    •    底部瓣數: 底部像花一樣的印記,瓣數 = 果肉數,多為 5–7 瓣

如果表皮太黑、乾皺、蒂頭枯黃:可能放太久了!


山竹吃法: 

打開山竹不難,用手輕輕一扭就打開(像開蛋殼),不須太用力~

吃裡面的白果肉:口感像荔枝,但更細緻,酸酸甜甜、冰涼超解暑!

 

 

    山竹營養與功效        

山竹不只是好吃,還是天然的抗氧化小尖兵:
    •    富含多酚類、山酮素(Xanthones),具抗氧化、抗發炎潛力
    •    含維生素 C、纖維,有助消化與免疫調節
    •    低脂低熱量,是理想的夏日零嘴(一顆山竹大概只有 70–80 卡路里)
 

幾乎人人都可以吃(但糖尿病患者還是要酌量),適合夏天補水、解熱、當點心!

山竹雖好,仍含天然糖分,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臟病者不宜過量。孕婦則可諮詢醫師後享用。

 
 

    山竹哪裡買得到?    

山竹是熱帶水果,在台灣、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印尼、越南)很常見。
現在夏天在台灣大型水果行、水果超市就有賣,7–9月是主要產季。

如果你在國外,可以在亞洲超市找找看冷藏進口款(雖然比較貴 😅)

 

小編覺得山竹 吃了會微笑的水果。
內斂、溫柔、細緻、充滿驚喜,超適合怕太甜、怕太膩的人!

從好市多買了一盒(泰國進口),相當美味:

 

 



 

 

    你吃過嗎?你喜歡山竹還是榴槤?會去哪裡買?    

留言聊聊👇 

 

 


歡迎瀏覽  其他水果類知識文章:

       荔枝與龍眼是熱性水果?吃多會怎樣?

芒果營養素多,但能空腹吃嗎?為何容易讓人過敏?料理小搭配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荔枝與龍眼是熱性水果?吃多會怎樣?

Are Lychee and Longan “Hot” Fruits? What Happens If You Eat Too Many?

荔枝和龍眼|水果圖

 

甜美多汁的荔枝與龍眼,是夏日的應景水果

產期不長,因此常讓人一到產季就開始大吃特吃,也常被說「吃多會上火」
 

荔枝與龍眼皆屬高糖、高能量和高碳水化合物水果,大量攝取容易引起代謝反應過快、出汗或口乾舌燥。


  「 熱性水果 」 是什麼意思?  

在華人傳統觀念中,「熱性水果」指容易引發燥熱、喉嚨痛、長痘等身體反應的食物。


荔枝 vs 龍眼
荔枝 vs 龍眼的差異

 

     荔枝的籽 會有蟲嗎?    


有可能。若荔枝在發育過程中被果實蠅等昆蟲產卵,蟲卵可能藏在籽或果肉交界處,但常見於放置過久或保存不當的果實。若籽部鬆軟、有黑點、發臭或果肉異常苦味,建議不要食用。


    挑荔枝小撇步         Tips for choosing fresh lychees:    

 

    1.    外殼紅潤略帶綠,不全紅才新鮮。Reddish-green skin = fresher than fully red ones.
    2.    果殼有彈性,按壓不軟爛。Firm and slightly bouncy shell is a good sign.
    3.    聞起來清香,不酸不臭。Smells sweet and floral, never sour or funky.



    保存與食用提醒 Storage & safety tips:    




荔枝應挑選外殼鮮紅不乾癟者,冷藏保鮮約 2 天

    •    冷藏保鮮,不宜常溫久放。
        Refrigerate to keep it fresh. Don’t leave at room temp too long.

    •    一次少量,別吃過量,避免「荔枝病」(下說明)
        Eat moderately. Too many can cause “lychee illness.”

    •    空腹不宜食,容易血糖波動。
        Avoid eating on an empty stomach, which may affect blood sugar.


龍眼以果殼完整、果蒂新鮮者為佳,避免受潮腐爛

  食用前以清水沖洗即可,避免長時間常溫存放




什麼是「荔枝病」?    What is Lychee illness?
是一種由荔枝中天然毒素(
Hypoglycin A 或 MCPG 的天然成分,尤其在未成熟果實中濃度較高)引起的急性代謝性疾病,症狀通常包括:
    •    低血糖(Low blood sugar)
    •    抽搐(Seizures)
    •    意識不清甚至昏迷(Confusion or coma)
    •    嚴重時可能致命(In severe cases, it can be fatal)

這些物質可能會抑制人體正常產生葡萄糖的代謝路徑並導致血糖驟降,特別是空腹時更容易發作



⸻    誰是高風險族群?
    •    小孩(尤其是營養不良的孩童)
    •    空腹吃大量荔枝的人
    •    睡前吃太多荔枝又沒吃其他主食者



⸻    如何預防「荔枝病」How to prevent Lychee illness:

    1.    不要空腹吃荔枝
Never eat lychees on an empty stomach.

    2.    每天適量攝取(建議 5~10 顆內)
Limit to a small portion per day (5–10 lychees).

    3.    孩童應搭配正餐食用
Children should eat lychees with proper meals.

    4.    選擇成熟、甜味足的荔枝
Choose ripe, sweet lychees, avoid sour or unripe ones.



    荔枝 vs 龍眼 食用益處 Benefits    


– 高抗氧化力,有助提升免疫功能
– 富含天然糖分,迅速補充能量
– 傳統上用於滋補養血(尤其龍眼乾)
– 適合體虛或需補氣補血者(ex: 經期後)


食用禁忌    Who Should Be Careful?


– 糖尿病患者(Diabetic individuals):含糖量高,需控制份量
– 體質偏熱者(Hot constitution):易感燥熱、長痘、便秘者不宜多吃
– 兒童(Children):少量為宜,避免一次吃太多造成腹瀉或過熱反應



食用靈感
– 荔枝薄荷冰沙:清爽解熱
– 龍眼紅棗茶:溫潤補氣
– 荔枝乾/龍眼乾:冬季甜湯常見搭配



歡迎瀏覽  其他水果類知識文章:

山竹:熱帶水果之后,甜而不膩

芒果營養素多,但能空腹吃嗎?為何容易讓人過敏?料理小搭配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如果愛是一種練習,不同人會如何感受它?|《愛的藝術》MBTI 16性格之閱讀心得 { N 家族}

 

本輯為特別單元 :
收集16種類型朋友的 《愛的藝術》閱讀心得

EET 花了長時間整理完成,分享給大家

歡迎存圖



          愛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成為對的人,學會看見自己和練習理解對方。
真正的愛,是願意去了解對方不想說出口的那一面。
  

如果愛是一種練習,不同人會如何理解和感受它?




  The Art of Loving by 

Erich Fromm (埃里希 佛洛姆) 
《愛的藝術》MBTI 16種性格, 愛閱人之心得 
 
 



                               EN 家族                              ENFP  |  ENTP  |  ENFJ  |  ENTJ

 

 

   ENFP|自由靈魂的火花與冒險者   


ENFP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愛不是找到命中注定的人,而是願意一次又一次,用全部去學會怎麼愛。
我以前以為,只要真誠,愛就會自然發生。這本書讓我發現,愛也是一種學問。
是一種責任,一種選擇,一種每天都要重新練習的能力。
但這樣很好啊,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愛得太輕易。

 

讀書會一年後: 

我總是對愛充滿渴望與想像。我相信愛能改變人,也讓人更完整。
對我而言,愛不該變成枷鎖,愛應該是一場自發而真誠的冒險。

《愛的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場將浪漫轉化為行動的邀請。
「愛是一種藝術,需要知識與努力。」
這句話讓我得知:愛不能只是感覺,還要有意識、有耐性。

放下期待對方完美的幻想,開始看見真實的彼此,可能不容易XXD
在愛裡,我仍可以保有熱情,但那熱情也有了方向與根基。


  🔹  深 刻 的 一 句   

“Paradoxically, the ability to be alone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ability to love.”
「矛盾地說,能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

原來愛不是依附,是在擁有自我的同時看見對方。我正在學:自由與連結可以共存。

 

EET 給 ENFP 的話

 


 

 

 

 

 

 

 

 

 

 

 

 

 

 

   ENTP|思想與靈魂的共創者   


 

ENTP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老實說我讀前面覺得有點悶(笑),但當我看到他說「愛是一種主動的決定,不是一種被動的感覺」時,突然醒了。

我們這種人(?)太容易被感覺牽著跑,但佛洛姆其實是在說:自由不是逃跑,是負責。這句話我記下來了,打算放在手機桌面上提醒自己。

 

讀書會一年後: 

探索是必須,愛對我而言是一場思想與靈魂的冒險。
我會不斷質疑、討論、挑戰愛的定義。這書給了我另個視角:愛除了腦中的辯證,更是日常裡一次次的主動行動。

佛洛姆的觀點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太容易跳離深度,而錯過了建立真正關係的可能。現在的我,依然熱愛刺激與自由,但更懂得:自由是選擇留下並共建。



  🔹  深 刻 的 一 句   

“Mature love is un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serving one’s integrity.”
「成熟的愛是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結合。」

我希望愛裡可以有空間、有火花,也有彼此的保留。
共創,不把彼此困住。

 

EET 給 ENTP 的話

 

 

 

 

 

 

 

 

 

 

 

 

 


   ENFJ|關懷與理想的愛之引導者   


ENFJ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最喜歡那句:「愛是一種行動,而非情緒。」
我發現我常常太快想為別人好,有時忘記他們也有他們的步調。

這本書讓我停下來想:我給的關心,是我想給的,還是對方真的需要?
原來尊重對方,不只是理解,還包括不急著改變他。

 

讀書會一年後: 

讀這本書,我算是進行一場深層的對話。 感受到自愛與他愛之間不應該失衡的提醒。
我總愛關心他人的情感動態,渴望成為彼此成長的推手。
但這本書提醒我:「真正的愛,並不是將人塑造成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是看見他如其所是,並依然選擇愛他。」

我開始反思,我的付出是否偶爾混入了對改變的期待?
每個人的愛可能沒辦法都是我心中理想投影的落實。
佛洛姆的話,讓我學習將關懷轉化為尊重,讓溫柔更有力量。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an act of will.”
「愛是一種意志的行動。」

我渴望成就他人,也學著不把自己遺落在愛裡。 關係裡的力量,是我選擇好好愛的勇氣。
  

EET 給 ENFJ 的話

 

 

 

 

 

 

 

 

 

 

 

 

 

 

 

   ENTJ|建構願景者   



ENTJ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一開始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在讀。但當我讀到佛洛姆說「愛是一種主體的成熟,而非對象的理想」,我靜了下來。我常常設定標準在別人身上。這本書提醒我,愛跟對他人的控制和掌握無關,要對自己多點修練。

讀書會一年後: 

作為 ENTJ,我傾向用策略與目標實踐人生,也包括情愛。這本書提醒我,不用「成就目標」來處理感情,用一種內在狀態的實踐來衡量愛。

佛洛姆「愛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信仰。」讓我思考:我在付出時,是出於控制、想要改變對方,還是真正的理解與接納?

真正的愛,是看見對方是生命的同盟者。這讓我試著放下掌控,選擇並相信佛洛姆所提的真正的連結。

 


  🔹  深 刻 的 一 句   

“To love productively is to overcome narcissism.”
「有建設性的愛,是克服自戀的愛。」

我正在學習了解,愛不是控制、不是成效,是信任與理解。


EET 給 ENTJ 的話 

 

 

 

 

 

 

 

 

 

 

 

 

 

 

 

 

  

                               IN 家族                              INFP  |  INTP  |  INFJ  |  INTJ

 

 

   INFP|愛的回音者   


INFP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有一段佛洛姆寫:「成熟的愛是站在愛裡,仍保持自己的完整。」
我讀到這句時有點想哭。因為我曾經以為,愛就是把自己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後來才發現,那樣的我,自己都不再喜歡了。

我很想學會「不消失」地去愛人。哪怕只是慢慢地練習,慢慢地站穩。

 

讀書會一年後: 

我一直相信愛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對話。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愛不是發生在完美的人身上,而是來自願意實踐的人。
感動於佛洛姆讓真誠與行動並存的愛的觀。

他說:愛不是被動的感覺,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這點深深打動了我。

因為我常誤以為,真正的愛應該自然而然和不言而喻。然而這本書卻指出,愛需要知識、努力、耐心與紀律。這提醒了我,在愛裡,真誠不是足夠的,愛也需要行動與鍛鍊。

他還說:「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能力,不是巧遇。」
我開始反思:我是否有時太依賴感覺,而忽略了愛也需要培養、經營與選擇?

愛不是夢境,是一場現實中的修行,而我願意用內在的誠實,持續為之努力。



  🔹  深 刻 的 一 句   

“To love means to commit oneself without guarantee.”
「愛,是在沒有保證的情況下仍選擇承諾。」

的安全感不能靠幻想。我願意一次次學習,赤裸地前行,怎麼減少迴避,在真實裡留下來。


EET 給 INFP 的話 

 

 

 

 

 

 

 

 

 

 

 

 

 

 

   INTP|思辨孤島中的感情觀察者   


 

INTP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反覆讀那句:「愛不是感覺,而是決定。」
它打破了我一直以來對愛的理論式想像。

我開始覺得,有可能,愛其實不是想通了才做,而是願意做,然後慢慢懂。
這本書讓我停下來,去問一個我不常問的問題:如果我不怕失敗,會怎麼愛人?

 

讀書會一年後: 

閱讀《愛的藝術》,對我而言像是在精密結構中加入了情感變數。
我習慣理性分析,將愛視為心理現象的延伸,而非生活的核心。

但佛洛姆的觀點讓我意識到,愛不是結果,而是一種主動的能力、一門藝術。
他提到「愛是一種成熟的給予,並非為了填補空虛」,這句話讓我反思:我是否有時用孤獨保護了脆弱?
愛或許不能被完美定義,但它值得被不斷學習與實驗。這本書或許是我從心智世界通往心靈世界的重要入口。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not primarily a relationship to a specific person; it is an attitude, an orientation of character.”
「愛不只是與某人的關係,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的取向。」

愛,不是例外事件,而是我選擇面對世界的方式。我被這本書的邏輯與架構吸引,並願意從理性走向實踐。在思考與連結之間,我願意一次次嘗試靠近。

INTP 特質 

 

   INFJ|靈魂深處的共鳴修行者   



INFJ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在讀佛洛姆的時候,一直停在「尊重」那一段。
他說真正的愛,是讓一個人能自在地成為他自己。
這句話我讀得很慢,也想得很久。

我以前太常去理解別人,卻忘了他們其實不一定需要被讀懂。
允許他們的不一樣,允許他們不想解釋。

 

讀書會一年後: 

我相信,愛是一種靈魂的共鳴,亦是理解彼此最深的方式,也是療癒與責任的力量。
但《愛的藝術》讓我看到,過度理想化愛,也可能是對真實關係的逃避。

佛洛姆說:「愛是一種信仰」,這提醒我,愛需要放下預期,選擇信任與實踐。
我學會愛是多少要放下等待完美的人的期待。以一個完整的人與另一個完整的人相遇。這讓我更堅定也更溫柔,想成為一個能愛、也敢被愛的人。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the only sane and satisfactory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
「愛是人類存在問題唯一理智又令人滿足的解答。」


我深知孤獨是存在的核心,而愛,是穿越孤獨的門。
願我所給出的愛,先從懂得照顧自己開始。


EET 給 INFJ 的話 

 

 

 

 

 

 

 

 

 

 

 

 

 

 


 INTJ |愛是有結構的修行者   



INTJ 特質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佛洛姆的《愛的藝術》更像是一本關於「選擇與鍛鍊」的戰略手冊。佛洛姆說愛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甚至是一門技藝。這個定義對我來說極有吸引力,它讓愛從混沌與偶然中被拉回到理性與可精進的領域。

他說,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而非「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這句話我反覆思考了多次。它指出了:真正的愛來自主體的完整,非對方能補全什麼,而在於你選擇去關懷、去參與、去承諾。

這讓我思考,若愛是一門藝術,那麼除了理解愛的結構,我是否把愛當作一種需要管理、組織、負責或練習的行動?

作為 INTJ,我習慣規劃、優化、預判。但愛,是我無法提前演算的事。我可以選擇去愛,但我無法確保對方會懂、會回應、會停留。而這,就是我正在學習的事:承認不確定,但仍然選擇投入。

 

讀書會一年後: 

我認同愛是需要決定、承諾與長期共建的高階任務。以下是我的第二次分享。


1. 愛,是主動的實踐

我對「愛」這種高情感值的主題,常持懷疑態度,情緒會變、感覺不可靠、浪漫令人分心。而佛洛姆恰好把「愛」還原為一種可以被學習、練習與鍛鍊的能力,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安心且可操作的語言。愛作為藝術,非衝動,也契合我對有機成長與結構秩序的偏好。



2. 真正的愛,是與世界的連結,而非個人的逃避

我通常非常獨立,有強烈的內在世界,常被誤會為冷漠或疏離。《愛的藝術》提醒我:真正的成熟不是封閉自守,而是有能力地走向他人,進入關係,同時不失自我。這對我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深層呼喚。

佛洛姆不贊同「我愛你,是因為你讓我不孤單」這種依附式的愛。他更看重:「我愛你,是因為我選擇與你共享我已經完整的生命。」對我來說,這是極具共鳴的價值觀。



3.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逃避成長

我崇尚成長、策略與自我完善,但有時也傾向將感情視為效率障礙。《愛的藝術》反過來提醒我:不去愛、不學習愛,其實是一種停滯與退化。

這本書不只是談愛,而是揭露了一個社會病症:現代人用消費、工作或控制來代替真實的連結。對我而言,這是一種文化性的錯置,而這本書提供了清晰的系統診斷。


4. 對我而言,這本書等同一本哲學工具書

佛洛姆不是在寫浪漫劇本,他建構一個思辨式的愛的系統。書中區分五種愛(兄弟之愛、母愛、性愛、自愛、愛上帝),並說明愛需要知識、努力、謙卑與責任感。這讓愛變得像一門值得持續優化的技能,對我十分有吸引力。


結語:愛,是通往完整人格的高階任務

我常被視為理性與邏輯的代表,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愛不是邏輯的對立面,而是成熟邏輯的延伸。

這是一本關於人如何打破孤立的冷靜剖析。佛洛姆邀請我們進入前往一個更完整的自我的路程。


 


  🔹  深 刻 的 一 句   

“To love means to open ourselves to being vulnerable.”
「愛,是願意展現脆弱,讓自己有被傷害的可能。」

理智背後的我,其實不排斥接受一雙可以放心信任的眼神。如果你願意靠近,我也會練習放下武裝。

EET 給 INTJ 的話 

 

 

 

 

 

 

 

 

 

 

 

 

 

 

    

             



《愛的藝術》MBTI 16性格之閱讀心得 { S 家族}

MBTI 16型愛的修行地圖|理解愛的方式




 | 搜集一萬個網紅和素人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