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正在影響世界的方式 The Ways They Shape the World
常聽到別人聊說........
「你是___fluencer 嗎?」
「你可能正在成為一位無自覺的 __fluencer。 」
「我覺得你很適合當網紅。 」
沒想到,人人都是網紅(有影響力的人)!
歡迎在本文下方留言區介紹自己/打廣告~
本 文 架 構
一、「網紅」是什麼?英文單字很多個
KOL(意見領袖)
創作者
Youtuber/YT
小網紅、巨型網紅
二、不同領域網紅的英文單字介紹
貓系網紅
狗系網紅
寵物系網紅
植物系美學生活家
閱讀類型創作者/書帳經營者
藝術分享者/展覽筆記達人
健身系社群人物
彩妝、保養測評、皮膚筆記達人
時尚穿搭型創作者
美食帳號/飲食風格引領者
三、同樣具鑑別度的專業網紅系
語音播客創作者
專業型影響者
共鳴型影響者
觀點型影響者
潮流型影響者
低調型影響者
四、更多高手在民間
特色咖啡店|影響者/經營者
手作達人|創作者 / 飲食職人
在地職人|地方風格影響者
溫柔爸媽|育兒型影響者
極簡生活實踐者|生活觀型影響者
社會倡議者|行動型影響者
非典型老師的教學型影響者
語言創作者|詞語型影響者
創傷療癒工作者|情感型影響者
靈性工作者|心靈型影響者
跨界實驗者|風格混種型影響者
一、「網紅」的英文單字
⭐️ influencer
someone who affects or changes the way that other people behave
字尾 -fluencer 是:有影響力的人/ 網紅。
這是最常見、主流的說法,用來指在社群媒體上意見領袖,有影響力、能帶動風潮或消費行為的人。
它的詞源來自 influence (影響)+ 字尾 -er(人),直譯就是「有影響力的人」。
⭐️ content creator, brand ambassador
具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也可用這二個字來表示。
你會以為網紅都是曬生活的人嗎?
其實不然,有些是專業型、有些是情緒型、有些是行動帶頭型。在英文中,influencer 不只是紅,而是能改變別人行為或想法,我們稱為專業網紅系。
不同類型的網紅,在台灣有哪些稱號?怎麼用英文說?
在台灣常聽到的各種網紅中文說法:
二、不同領域網紅的英文單字
1. catfluencer|貓系網紅 = cat + influencer
主角幾乎或完全是「貓」的網紅帳號。
貓不需要擺拍,氣場自成一格。你以為主人在經營牠,其實是牠在建立個人品牌。
catfluencer 表示:日常高冷即內容。
主人內心:
我在工作,牠在放空。我在修圖,牠在伸懶腰。
但最後收業配的,是那隻毛茸茸的貓。
2. dogfluencer|狗系網紅
= dog + influencer
由狗狗當主角的社群媒體帳號。狗狗的快樂很簡單,但影響力不簡單。
dogfluencer:用尾巴和笑容簽下品牌代言合約的高手。
只要一個傻笑或一個歪頭,就能贏得人心。
3. petfluencer|寵物系網紅 = pet + influencer
寵物帳號總稱(不限貓狗)
泛指以各種寵物為主體經營的社群帳號,有些有固定粉絲、影響力,有些甚至品牌代言與合作邀約。
魚、鳥、蜥蜴都可成名!
牠不發言、就算不帶濾鏡,每張照片都有安定力。Petfluencer,是主人和粉絲的最佳情緒陪伴者。這,就是 petfluencer 的魅力。
4. plantfluencer|植物系美學生活家
擅長分享植物知識與植栽日常的人
不是在曬植物,而是在策展一種綠色呼吸節奏。
別懷疑,那些曬植物曬到上癮的朋友,其實已經默默成為了植物系美學生活家。
他們不只養植物,也在養一種生活的節奏。
5. bookfluencer|閱讀類型創作者/書帳經營者 = book + influencer
以分享書籍、書評、書店風格為主的內容創作者
你以為他在介紹書,其實他在經營價值觀同溫層。這類有書香氣的網紅通常是透過一頁頁建構觀點影響力。不只是看書,他們更是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選擇。
如果你的 IG 曬書多過自拍,你可能是未被認證的 bookfluencer!
6. artfluencer|藝術分享者/展覽筆記達人 = art + influencer
擅長推廣藝術創作、展覽、風格生活的網紅
他不只是拍展覽打卡,而是翻譯生活的深邃意義、美的語言給你聽。
7. fitfluencer|健身系社群人物 肌肉網紅 = fitness + influencer
在社交媒體上成為健身影響力的網紅
健身類網路紅人會...
分享訓練菜單、生活管理與飲食習慣。每天早起運動、紀錄飲食、不忘鼓勵觀眾。
每天打卡運動、喝水、蛋白質攝取超準時,你以為他們在健身,其實是在活出自己,同時活出品牌形象。而且他們常有相當的健身知識,例如運動生理學、營養學、以及各種訓練方法,透過分享這些知識,幫助他人更好地進行健身。
8. beauty influencer | 彩妝、保養測評、皮膚筆記達人
泛指在美妝、保養、造型領域有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也可以特別細分以下:
💡 skinfluencer|保養測評、皮膚筆記達人 = skincare + influencer
主打保養、美膚、產品測評的創作者
瓶瓶罐罐後面,是成分筆記與情緒療癒。他們要分享的,不只是膚感,更是日常重啟儀式。如果你不知道這款成分的真正用途,他們會幫你拆成三層講解、還附表格分析。保養的眉眉角角,是他們熟悉且簡單就說給你的內容。
💡 makeup influencer|彩妝技巧與產品的創作者
⭐️ beauty guru 美容專家/美妝大師
專業、受信任的美妝達人,經常分享關於美容產品、技巧、美妝趨勢等資訊。
💡 makeup content creator |美妝內容創作者
運用自身專業知識與熱情,創作有關彩妝、護膚及美容潮流的數位內容。內容通常包括教學影片、產品評測、美妝技巧分享。
9. stylefluencer|時尚穿搭型創作者 = style + influencer
⭐️其他英文名:Outfit Influencer/ Fashion Creator/Style Curator
風格不是模仿,而是選擇與自己協調的方式出現。
Stylefluencer 會說:「穿的是衣服,傳授給你的是定位。」
真的,人要衣裝,有時候透過簡單搭配就讓給人的外在形象大幅不同。
10. Foodfluencer|食品網紅 / 美食帳號/ 飲食風格引領者 = food + influencer
專注於食品、美食相關內容的網路影響者或創作者
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料理教學、餐廳評鑑、美食推薦、食材知識等,吸引想吃美食或想追求飲食消費經濟C/P值的粉絲關注,並影響消費者的飲食選擇。這類創作者漸漸已成為食品產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重要橋樑。
不是每一口都要分享,但達人吃的每一餐,都有主張。
Foodfluencer 會說:「讓味覺,也能成為說話方式。」
三、同樣具鑑別度的專業網紅系
11. Podcast Host / Voice-based Creator / Audio Storyteller|語音播客創作者
製作並發布以語音形式呈現的數位節目內容的創作者
通常負責策劃節目主題、撰寫腳本、錄製音頻,並進行後期編輯與發布,除了也吸引聽眾,還達到教育或娛樂的目的~~
依說話風格,通常有分為:
獨白式節目,通常是溫和自我敘事。
由來賓主導的內容。
深入探討,系統感強。
擅長拆解、解析思考。
能離題又不突兀、額外補充,神來一筆。
真實、不修飾,這種通常傾向親密感,自我揭露式
。
12. Expert Influencer|專業型影響者
以專業知識建立信任感,許多知識型、研究型、技術領域工作者都是專業型影響者。 例如:醫師、律師、老師或政府研發人員。他們不常發文,但一發通常就是乾貨滿滿。
13. Relatable Influencer|共鳴型影響者
讓人感到親近、真實、有共鳴的內容創作者
一發言就輕易能用真實情緒連結人心,讓觀眾覺得「她/他跟我很像」的人。
這種共鳴型影響者的特點不是完美、專業或華麗,而是誠實、自然、生活化。通常蠻多都是教育、心理、生活類內容創作者。
他們通常:
(1) 不怕展現缺點、日常困擾或情緒真相。
(2) 會回留言、使用生活化語言、建立對話感。
(3) 影響力不是專業或美感,而是情緒支持與同理力。
通常會讓人會想這樣回覆:
「我也這樣!」、「她懂我」、「終於有人講出來了」
、
「她的內容不完美,但很真誠,讓人放鬆。」
此類共鳴型影響者通常會有股熱情,願意用自己的故事,給世上同樣經歷或無助的人一點同理,即使是陌生人。
“Being a relatable influencer means showing up as yourself, even when it’s messy.”
(作為一個 relatable influencer,就是在混亂時也願意真實地出現。)
14. Thought Leader|觀點型影響者
Topical Creators|主題型內容創作者
善於提問與觀點輸出。許多諮詢、品牌顧問、內容設計者都是觀點型影響者。
他們的關注,不只是流行,而是一種對世界的閱讀方式。
他們的關注,不只是流行,而是一種對世界的閱讀方式。
這些創作者擅長針對特定主題進行深度整理與延伸,可能是科普、社會議題、心理學、語言、歷史、書籍、教育等。你追蹤他們,很可能因為他們幫你打開了某個領域的大門,你從他們那裡學會如何觀察、怎麼思考、為什麼在意。
他們不急著做結論,可能直接或間接一步步帶你靠近問題本身。因為他們知道:
一個有意識的使用者,比一個有正確答案的人更重要。
They make us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ings you thought you already knew.
他們能讓我們重新思考那些以為已懂的事
They lead you through questions.
他們總讓你開始想問問題
15. Trend Spotter|潮流型影響者
敏銳捕捉時代風向,設計、時尚、行銷策略
They always two weeks ahead of what becomes popular.
他們永遠能比流行快兩週出現。
16. Quiet Influencer|低調型影響者
不喧嘩,卻有影響力
許多一般使用者,單純分享自己學習的方式或獨特觀點,
還有內向性格的管理者、幕後領導者,都是這類低調型影響者。
They influence not by talking louder, but by choosing when to speak.
他們不是說最多的,但每次發聲都有人聽。
謝謝有你們,一起讓人類溝通的世界更美好!
四、更多高手在民間
17. Soulful Café Keepers 特色咖啡店|影響者/經營者
店不一定大,常常也沒連鎖。
但每一個角落充滿著老闆用心的巧思,因為他們懂得,大小城市裡有著許多種忙碌的人、表面快樂但內心其實有時不夠堅強的人、單純想喝一杯真正好飲品的人,… 正需要一個願意無聲讀懂他們沈默的安心角落,一杯用心沖泡的飲品,或許幾句親切問候「今天加糖嗎?」、「最近忙什麼呀?」、「今天的豆子風味滿意嗎?」
每一次的細心製作到上桌,都蘊含著他們服務的心意。
我們為 “Soulful Café Keepers” 的英文命名由來:
Soulful:
不只是指好喝或有風格,而是表達這類咖啡店有靈魂、情感和共鳴的特質,是一種讓人安心駐足的空間經營哲學
Café Keepers:
比起 Café Owners(店主)或 Baristas(咖啡師),
用 keepers 更能表達他們是在守著一間店,也守著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與默契。
EET 想為特色咖啡小店主的其他命名選項:
Independent Café Hosts 獨立咖啡店主理人
Warm Brew Makers 溫暖沖煮者
Everyday Coffee Humans 日常陪伴者
18. Handcrafted Creators| 手作達人、創作者 / 飲食職人
用一雙手,把日子做出來給你看。
他們通常沒在大量生產。他們的日常,是反覆揉麵、熬糖、縫線、調色、曬乾、打磨,從零開始的堅持。有些人做的是醬料、果乾、茶包、甜點;有些人做的是布包、皮件、陶器、小玩具。
每一個商品背後都有一段小故事,一些對原料的用心堅持,一點點生活感,一種你想買回家照顧它的衝動。
他們的品牌可能只是一個 IG帳號、手寫的貼紙、或一個在市集露面的帳棚,
但你會記得:那個手工餅乾吃得到焦糖邊角,那塊布上有歪了一點點的刺繡字母,那個笑起來有點靦腆的創作者,會親手把紙袋遞給你,溫暖樸實地說一句:「小心餅乾碎喔。」
They don’t mass-produce. They make.
一件一件做出來,一口一口讓你感受到有人在用心活著,
這樣的溫度,會留下來。
我們為 “Handcrafted Creators” 的英文命名由來:
Handcrafted:
強調手作、職人精神、親手製作的特性,無論是商品或食品
Creators:
保留創作者的多元性,能同時指涉產品、料理、品牌美學甚至生活方式的創造。
EET 想為小達人的其他命名選項:
Handmade Food Crafters 手作食物職人
Artisan Makers 小規模精緻手工製作者
Slow Life Creators 慢生活型創作者
19. Local Makers/Influencer 在地職人、地方風格影響者
他們不用出現在大舞台,但可能整座小鎮都知道他們是誰。
理髮師、修車師傅、開早餐店的阿姨、做陶的阿伯……
這些人的影響力,來自日復一日的存在和真實、自然。
他們可能沒開粉專,但每一位客人、學生、鄰居都知道他們的風格。
也有一群年輕創業者,回到家鄉經營豆腐店、花店、小農品牌,
把老技藝轉成新語感,透過社群讓大家看見地方的慢與美。
They shape culture by staying.
他們的存在,總把地方和生活文化照亮
20. Parenthood Documenters 溫柔爸媽|育兒型影響者
當好爸媽總是不容易,他們用觀點、經驗和熱心分享,陪你在混亂中找到呼吸的節奏。
這些影響者可能記錄與孩子的對話、教育的困惑、親職的崩潰與修復,也可能分享一頓晚餐背後的家庭儀式感、一場失控哭鬧後的擁抱過程。
他們讓你發現:
不是只有你家小孩會尖叫,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懷疑自己。
他們發的反應真實的貼文可能有點狼狽,也有點可愛。
They just show up rot let you know you don’t need to be perfect.
陪你一起練習當人,也練習當父母
21. Intentional Minimalists 極簡生活實踐者|生活觀型影響者
他們分享斷捨離後的房間、只剩十件衣服的衣櫃、可反覆使用的餐具袋,也分享生活中「要與不要」的心理過程。
極簡,不只是視覺風格,也是價值選擇。
有些人極簡但溫柔,有些人極簡但詼諧,他們讓你看見:擁有少一點,不一定是缺,而是自由。
They show that less can be more if it’s intentional.
空出空間給自己
22. Social Advocates 社會倡議者、行動型影響者
他們用具體行動累積更多信任。
他們關心動保、環境、性別平權、勞權、原民議題或城市規劃,經常在網路發聲,也親自參與修法、公聽會、募資計畫或社區倡議。有時他們會很激進,有時很溫柔,但始終堅定。
這些人,可能常被討厭,卻也常被需要。
They don’t just talk about change. They work for it.
改變從來不容易,但他們選擇還是繼續做
23. Unconventional Teachers 非典型老師的教學型影響者
這些老師,可能在體制內,也可能在外;
也有經營 podcast、寫社群文案、開線上課程。
They also teach with their whole self, not just a syllabus.
你會更容易記得他教的,因為他們能講得很專業,也能很口語或搞笑。
24. Language Crafters 語言創作者、詞語型影響者
這群人可能愛寫詩,也可能亂改歌詞;可能分析語源,也可能自創新詞、沒有標準答案;可能講20國語言,也可能只用一種語言講出世界的複雜。
他們的文字會黏在你腦裡,讓你笑,也讓你想。
有時你會懷疑:「欸,這樣講對嗎?」但也會佩服:「怎麼可以這樣講?」
They bend language, and sometimes break it beautifully.
語言在他們手裡,不只溝通,而是創作材料
25. Healing Companions 創傷療癒工作者、情感型影響者
他們總想盡力陪你學會承受悲傷。
心理師、療癒教練、靜心老師、塔羅占卜師、芳療師……
這些人常在社群上分享療癒語錄、創傷認知、情緒照顧方法,吸引大量內向、感性、正在歷經人生轉彎的群體。
或許沒要你立刻變好,有時候他們會說:「你現在這樣,也沒關係。」
這種不強迫、不樂觀主義的理解,是很多人每天需要的一點點安慰。
They remind you that healing is not a race.
他們用陪伴給的療癒不拼速度
Spiritual Facilitators 靈性工作者、心靈型影響者
塔羅、冥想、人類圖、占星、催眠、脈輪療癒……
這些靈性創作者,常被不相信有玄學的人誤解。
但真正有影響力的,靠陪伴力,陪你看見混亂中的秩序。。
他們幫人面對黑暗,不只是逃到光裡;講「能量」的同時,也提醒你餓了就要吃飯。
They hold space for you to find yourself.
他們等你願意看更多的自己
26. Multihyphenate Explorers 跨界實驗者|風格混種型影響者
他們沒辦法被一句話定義或分類,因為下一次又變了。
今天是攝影師,明天做料理;同時是說書人,也是 DJ;做圖文,但又在教冥想;開花店,但可能也在寫小說。
這群人像遊牧民族,在不同領域間穿梭,興趣多元、風格多變、語言跳接、邏輯偶爾混亂、但始終誠實。你永遠猜不到他們下一步,但總會期待他們又做了什麼。
27. 之後的介紹 : 可能未完待續
請留待 EET 小編繼續觀察社會和捕捉你們、他們!
What kind of influencer are you?
以上介紹的網紅/影響行人,各有領域影響力。
你是哪一種網紅、影響型人物?下方留言區,歡迎介紹自己
如果你不是,單純想推薦你喜歡的人物,也請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ET 歡迎你的造訪,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