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為特別單元 :
收集16種類型朋友的 《愛的藝術》閱讀心得
EET 花了長時間整理完成,分享給大家
愛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成為對的人,學會看見自己和練習理解對方。
真正的愛,是願意去了解對方不想說出口的那一面。
如果愛是一種練習,不同人會如何理解和感受它?
The Art of Loving by
Erich Fromm (埃里希 佛洛姆)
《愛的藝術》MBTI 16種性格, 愛閱人之心得
EN 家族 ENFP | ENTP | ENFJ | ENTJ
ENFP|自由靈魂的火花與冒險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愛不是找到命中注定的人,而是願意一次又一次,用全部去學會怎麼愛。
我以前以為,只要真誠,愛就會自然發生。這本書讓我發現,愛也是一種學問。
是一種責任,一種選擇,一種每天都要重新練習的能力。
但這樣很好啊,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愛得太輕易。
讀書會一年後:
我總是對愛充滿渴望與想像。我相信愛能改變人,也讓人更完整。
對我而言,愛不該變成枷鎖,愛應該是一場自發而真誠的冒險。
《愛的藝術》對我來說,是一場將浪漫轉化為行動的邀請。
「愛是一種藝術,需要知識與努力。」
這句話讓我得知:愛不能只是感覺,還要有意識、有耐性。
放下期待對方完美的幻想,開始看見真實的彼此,可能不容易XXD
在愛裡,我仍可以保有熱情,但那熱情也有了方向與根基。
🔹 深 刻 的 一 句
「矛盾地說,能獨處的人才有能力去愛。」
原來愛不是依附,是在擁有自我的同時看見對方。我正在學:自由與連結可以共存。
ENTP|思想與靈魂的共創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老實說我讀前面覺得有點悶(笑),但當我看到他說「愛是一種主動的決定,不是一種被動的感覺」時,突然醒了。
我們這種人(?)太容易被感覺牽著跑,但佛洛姆其實是在說:自由不是逃跑,是負責。這句話我記下來了,打算放在手機桌面上提醒自己。
讀書會一年後:
探索是必須,愛對我而言是一場思想與靈魂的冒險。
我會不斷質疑、討論、挑戰愛的定義。這書給了我另個視角:愛除了腦中的辯證,更是日常裡一次次的主動行動。
佛洛姆的觀點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是否太容易跳離深度,而錯過了建立真正關係的可能。現在的我,依然熱愛刺激與自由,但更懂得:自由是選擇留下並共建。
🔹 深 刻 的 一 句
“Mature love is un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eserving one’s integrity.”
「成熟的愛是在不失去自我的前提下結合。」
我希望愛裡可以有空間、有火花,也有彼此的保留。
共創,不把彼此困住。
ENFJ|關懷與理想的愛之引導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最喜歡那句:「愛是一種行動,而非情緒。」
我發現我常常太快想為別人好,有時忘記他們也有他們的步調。
這本書讓我停下來想:我給的關心,是我想給的,還是對方真的需要?
原來尊重對方,不只是理解,還包括不急著改變他。
讀書會一年後:
讀這本書,我算是進行一場深層的對話。 感受到自愛與他愛之間不應該失衡的提醒。
我總愛關心他人的情感動態,渴望成為彼此成長的推手。
但這本書提醒我:「真正的愛,並不是將人塑造成我們希望的樣子,而是看見他如其所是,並依然選擇愛他。」
我開始反思,我的付出是否偶爾混入了對改變的期待?
每個人的愛可能沒辦法都是我心中理想投影的落實。
佛洛姆的話,讓我學習將關懷轉化為尊重,讓溫柔更有力量。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an act of will.”
「愛是一種意志的行動。」
我渴望成就他人,也學著不把自己遺落在愛裡。 關係裡的力量,是我選擇好好愛的勇氣。
ENTJ|建構願景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一開始把這本書當成工具書在讀。但當我讀到佛洛姆說「愛是一種主體的成熟,而非對象的理想」,我靜了下來。我常常設定標準在別人身上。這本書提醒我,愛跟對他人的控制和掌握無關,要對自己多點修練。
讀書會一年後:
作為 ENTJ,我傾向用策略與目標實踐人生,也包括情愛。這本書提醒我,不用「成就目標」來處理感情,用一種內在狀態的實踐來衡量愛。
佛洛姆「愛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信仰。」讓我思考:我在付出時,是出於控制、想要改變對方,還是真正的理解與接納?
真正的愛,是看見對方是生命的同盟者。這讓我試著放下掌控,選擇並相信佛洛姆所提的真正的連結。
🔹 深 刻 的 一 句
“To love productively is to overcome narcissism.”
「有建設性的愛,是克服自戀的愛。」
我正在學習了解,愛不是控制、不是成效,是信任與理解。
IN 家族 INFP | INTP | INFJ | INTJ
INFP|愛的回音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有一段佛洛姆寫:「成熟的愛是站在愛裡,仍保持自己的完整。」
我讀到這句時有點想哭。因為我曾經以為,愛就是把自己變成對方喜歡的樣子。後來才發現,那樣的我,自己都不再喜歡了。
我很想學會「不消失」地去愛人。哪怕只是慢慢地練習,慢慢地站穩。
讀書會一年後:
我一直相信愛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對話。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是:愛不是發生在完美的人身上,而是來自願意實踐的人。
感動於佛洛姆讓真誠與行動並存的愛的觀。
他說:愛不是被動的感覺,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這點深深打動了我。
因為我常誤以為,真正的愛應該自然而然和不言而喻。然而這本書卻指出,愛需要知識、努力、耐心與紀律。這提醒了我,在愛裡,真誠不是足夠的,愛也需要行動與鍛鍊。
他還說:「愛是主動的,成熟的愛是能力,不是巧遇。」
我開始反思:我是否有時太依賴感覺,而忽略了愛也需要培養、經營與選擇?
愛不是夢境,是一場現實中的修行,而我願意用內在的誠實,持續為之努力。
🔹 深 刻 的 一 句
“To love means to commit oneself without guarantee.”
「愛,是在沒有保證的情況下仍選擇承諾。」
愛的安全感不能靠幻想。我願意一次次學習,赤裸地前行,怎麼減少迴避,在真實裡留下來。
INTP|思辨孤島中的感情觀察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反覆讀那句:「愛不是感覺,而是決定。」
它打破了我一直以來對愛的理論式想像。
我開始覺得,有可能,愛其實不是想通了才做,而是願意做,然後慢慢懂。
這本書讓我停下來,去問一個我不常問的問題:如果我不怕失敗,會怎麼愛人?
讀書會一年後:
閱讀《愛的藝術》,對我而言像是在精密結構中加入了情感變數。
我習慣理性分析,將愛視為心理現象的延伸,而非生活的核心。
但佛洛姆的觀點讓我意識到,愛不是結果,而是一種主動的能力、一門藝術。
他提到「愛是一種成熟的給予,並非為了填補空虛」,這句話讓我反思:我是否有時用孤獨保護了脆弱?
愛或許不能被完美定義,但它值得被不斷學習與實驗。這本書或許是我從心智世界通往心靈世界的重要入口。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not primarily a relationship to a specific person; it is an attitude, an orientation of character.”
「愛不只是與某人的關係,而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的取向。」
愛,不是例外事件,而是我選擇面對世界的方式。我被這本書的邏輯與架構吸引,並願意從理性走向實踐。在思考與連結之間,我願意一次次嘗試靠近。
INFJ|靈魂深處的共鳴修行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我在讀佛洛姆的時候,一直停在「尊重」那一段。
他說真正的愛,是讓一個人能自在地成為他自己。
這句話我讀得很慢,也想得很久。
我以前太常去理解別人,卻忘了他們其實不一定需要被讀懂。
允許他們的不一樣,允許他們不想解釋。
讀書會一年後:
我相信,愛是一種靈魂的共鳴,亦是理解彼此最深的方式,也是療癒與責任的力量。
但《愛的藝術》讓我看到,過度理想化愛,也可能是對真實關係的逃避。
佛洛姆說:「愛是一種信仰」,這提醒我,愛需要放下預期,選擇信任與實踐。
我學會愛是多少要放下等待完美的人的期待。以一個完整的人與另一個完整的人相遇。這讓我更堅定也更溫柔,想成為一個能愛、也敢被愛的人。
🔹 深 刻 的 一 句
“Love is the only sane and satisfactory answer to the problem of human existence.”
「愛是人類存在問題唯一理智又令人滿足的解答。」
我深知孤獨是存在的核心,而愛,是穿越孤獨的門。
願我所給出的愛,先從懂得照顧自己開始。
INTJ |愛是有結構的修行者
🔸 閱 讀 心 得
讀書會上表達:
佛洛姆的《愛的藝術》更像是一本關於「選擇與鍛鍊」的戰略手冊。佛洛姆說愛不只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能力,甚至是一門技藝。這個定義對我來說極有吸引力,它讓愛從混沌與偶然中被拉回到理性與可精進的領域。
他說,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而非「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這句話我反覆思考了多次。它指出了:真正的愛來自主體的完整,非對方能補全什麼,而在於你選擇去關懷、去參與、去承諾。
這讓我思考,若愛是一門藝術,那麼除了理解愛的結構,我是否把愛當作一種需要管理、組織、負責或練習的行動?
作為 INTJ,我習慣規劃、優化、預判。但愛,是我無法提前演算的事。我可以選擇去愛,但我無法確保對方會懂、會回應、會停留。而這,就是我正在學習的事:承認不確定,但仍然選擇投入。
讀書會一年後:
我認同愛是需要決定、承諾與長期共建的高階任務。以下是我的第二次分享。
1. 愛,是主動的實踐
我對「愛」這種高情感值的主題,常持懷疑態度,情緒會變、感覺不可靠、浪漫令人分心。而佛洛姆恰好把「愛」還原為一種可以被學習、練習與鍛鍊的能力,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安心且可操作的語言。愛作為藝術,非衝動,也契合我對有機成長與結構秩序的偏好。
2. 真正的愛,是與世界的連結,而非個人的逃避
我通常非常獨立,有強烈的內在世界,常被誤會為冷漠或疏離。《愛的藝術》提醒我:真正的成熟不是封閉自守,而是有能力地走向他人,進入關係,同時不失自我。這對我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深層呼喚。
佛洛姆不贊同「我愛你,是因為你讓我不孤單」這種依附式的愛。他更看重:「我愛你,是因為我選擇與你共享我已經完整的生命。」對我來說,這是極具共鳴的價值觀。
3.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逃避成長
我崇尚成長、策略與自我完善,但有時也傾向將感情視為效率障礙。《愛的藝術》反過來提醒我:不去愛、不學習愛,其實是一種停滯與退化。
這本書不只是談愛,而是揭露了一個社會病症:現代人用消費、工作或控制來代替真實的連結。對我而言,這是一種文化性的錯置,而這本書提供了清晰的系統診斷。
4. 對我而言,這本書等同一本哲學工具書
佛洛姆不是在寫浪漫劇本,他建構一個思辨式的愛的系統。書中區分五種愛(兄弟之愛、母愛、性愛、自愛、愛上帝),並說明愛需要知識、努力、謙卑與責任感。這讓愛變得像一門值得持續優化的技能,對我十分有吸引力。
結語:愛,是通往完整人格的高階任務
我常被視為理性與邏輯的代表,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愛不是邏輯的對立面,而是成熟邏輯的延伸。
這是一本關於人如何打破孤立的冷靜剖析。佛洛姆邀請我們進入前往一個更完整的自我的路程。
🔹 深 刻 的 一 句
「愛,是願意展現脆弱,讓自己有被傷害的可能。」
理智背後的我,其實不排斥接受一雙可以放心信任的眼神。如果你願意靠近,我也會練習放下武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ET 歡迎你的造訪,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