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紫紅色外皮、內裡潔白如玉的果實,
被譽為「水果之后」。她的名字,叫山竹(Mangosteen)
雖然名字像芒果(Mango)但和芒果一點關係都沒有!
山竹原產於東南亞,是熱帶地區的明星水果。外皮堅硬、深紫,內部果肉分瓣如蒜、質地柔滑、酸甜平衡。別看它外表低調,真正打開之後,你會驚訝於那清涼香氣與絲滑口感!
• 學名: Garcinia mangostana
• 別稱: 忍冬果、莽吉柿
• 產地: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見於海南與南臺灣
山竹種植不易,需10年左右才開始結果,且對溫度極為敏感,適合恆溫多雨的熱帶地區。產季通常為每年夏季。
山竹為什麼被稱為「水果之后」?
傳說中,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曾懸賞重金,只為一嚐山竹風味。這個故事雖未有歷史實證,但它展現了山竹在世界水果界的地位。
也有一說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榴槤被譽為「果王」,山竹則被尊為「果后」或「水果之后」,象徵其在熱帶水果中的高貴地位。
在臺灣與港澳,它曾是珍稀進口水果,如今在夏季可見於部分超市與市場。
山竹不適合長途保存,因此吃到真正新鮮的山竹,總帶著一點緣分感。那一瞬剝開、雪白果肉在唇齒間化開,是熱帶才懂的優雅。
它的口感不像荔枝那樣濃烈,不如芒果那般奔放,而是淡雅柔甜、清爽脫俗。
在炎熱的熱帶午後,吃上一瓣山竹,就像喝下一口雨後山泉。
如何挑選山竹與食用?
挑選山竹時,請注意:
• 果皮: 深紫紅、有彈性(太硬可能過熟)
• 蒂頭: 果頂的綠色花萼越新鮮越好
• 底部瓣數: 底部像花一樣的印記,瓣數 = 果肉數,多為 5–7 瓣
如果表皮太黑、乾皺、蒂頭枯黃:可能放太久了!
山竹吃法:
打開山竹不難,用手輕輕一扭就打開(像開蛋殼),不須太用力~
吃裡面的白果肉:口感像荔枝,但更細緻,酸酸甜甜、冰涼超解暑!
山竹營養與功效
山竹不只是好吃,還是天然的抗氧化小尖兵:
• 富含多酚類、山酮素(Xanthones),具抗氧化、抗發炎潛力
• 含維生素 C、纖維,有助消化與免疫調節
• 低脂低熱量,是理想的夏日零嘴(一顆山竹大概只有 70–80 卡路里)
幾乎人人都可以吃(但糖尿病患者還是要酌量),適合夏天補水、解熱、當點心!
山竹雖好,仍含天然糖分,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臟病者不宜過量。孕婦則可諮詢醫師後享用。
山竹哪裡買得到?
山竹是熱帶水果,在台灣、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印尼、越南)很常見。
現在夏天在台灣大型水果行、水果超市就有賣,7–9月是主要產季。
如果你在國外,可以在亞洲超市找找看冷藏進口款(雖然比較貴 😅)
小編覺得山竹 吃了會微笑的水果。
內斂、溫柔、細緻、充滿驚喜,超適合怕太甜、怕太膩的人!
從好市多買了一盒(泰國進口),相當美味:
你吃過嗎?你喜歡山竹還是榴槤?會去哪裡買?
留言聊聊👇
歡迎瀏覽 其他水果類知識文章:
亦歡迎同業或異業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EET 歡迎你的造訪,歡迎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