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各國早餐吃什麼? 英文單字一次學~

出國前必備很多功課,要攜帶的物品和當地資訊,你知道外國早餐都吃什麼嗎?


     分享12國家的最常見早餐的搭配    

  1. 台式早餐 Taiwanese Breakfast
  2. 美式早餐 American Breakfast
  3. 中式早餐 Chinese Breakfast
  4. 日式早餐 Japanese Breakfast
  5. 港式早餐 Hong Kong–style Breakfast
  6. 韓式早餐 Korean Breakfast
  7. 法式早餐 French Breakfast
  8. 新加坡早餐 Singaporean Breakfast
  9. 越式早餐 Vietnamese Breakfast
  10. 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11. 地中海式早餐 Mediterranean Breakfast
  12. 印度早餐 Indian Breakfast



 

 

 1. 台式早餐 Taiwanese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蛋餅 egg crepe
    •    燒餅 sesame flatbread
    •    油條 fried dough stick
    •    豆漿 soy milk
    •    飯糰 rice ball


Taiwanese breakfast is warm, savory, and slightly chaotic, in the best way. 

台式早餐是溫熱、鹹香,又有點混亂的美味風景。


 2. 美式早餐 American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炒蛋 scrambled eggs
    •    培根 bacon
    •    吐司 toast
    •    馬鈴薯 hash browns
    •    煎餅 pancakes


A classic American breakfast fills the plate and your entire morning.
 

經典美式早餐不只裝滿盤子,還會讓你飽到中午。



 3. 中式早餐 Chinese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小籠包 soup dumplings
    •    鍋貼 pan-fried dumplings
    •    粥 congee
    •    饅頭 steamed bun
    •    鹹蛋 preserved egg


A Chinese breakfast comforts your stomach and reminds you of home. 

中式早餐不只溫胃,也讓人想家。



 4. 日式早餐 Japanese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白飯 steamed rice
    •    味噌湯 miso soup
    •    燒魚 grilled fish
    •    玉子燒 Japanese omelette
    •    醃菜 pickled vegetables


A Japanese breakfast is quiet, balanced, and somehow very polite. 

日式早餐安靜、均衡,連配菜都彬彬有禮。



 5. 港式早餐 Hong-Kong-style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餐蛋治 ham & egg sandwich
    •    菠蘿包 pineapple bun
    •    奶茶 milk tea
    •    通粉 macaroni soup
    •    腸粉 rice noodle roll


Hong Kong breakfast is where east meets west, with butter. 

港式早餐是東西融合的魔法,再加一塊奶油。




 6. 韓式早餐 Korean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白飯 steamed rice
    •    泡菜 kimchi
    •    燉牛肉 beef stew
    •    豆腐湯 soft tofu stew
    •    海苔 dried seaweed


Korean breakfast doesn’t ease you in, it wakes you up with flavor and fire. 

韓式早餐不是慢慢來,是直接用辣味叫醒你。



 7. 法式早餐 French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可頌 croissant
    •    法棍 baguette
    •    奶油 butter
    •    果醬 jam
    •    黑咖啡 black coffee


A French breakfast is light on the plate but heavy on the elegance.

法式早餐東西不多,但氣質很滿。



 8. 新加坡早餐 Singaporean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咖椰吐司 kaya toast
    •    半熟蛋 soft-boiled eggs
    •    魚湯米粉 fish soup bee hoon
    •    椰漿飯 nasi lemak
    •    鴛鴦 Yin Yang (coffee + tea mix)


Singaporean breakfast is sweet, savory, multicultural and always comes with a side of kopi.

新加坡早餐甜鹹都有,多元又不亂,最後還要配一杯咖啡。




 9. 越式早餐 Vietnamese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越南河粉 pho
    •    越式三明治 banh mi
    •    炸油條 Chinese crullers
    •    越式咖啡 Vietnamese drip coffee


Vietnamese breakfast is warm, herby, and often comes with soup that tastes like a hug.


越式早餐是熱呼呼的香草擁抱,湯比早安還溫柔。


 10. 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炒蛋 scrambled eggs
    •    香腸 sausages
    •    烤豆 baked beans
    •    烤番茄 grilled tomato
    •    黑布丁 black pudding


An English breakfast doesn’t skip anything, not even the beans.

英式早餐什麼都來,連豆子都不放過。


 11. 地中海式早餐 Mediterranean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鷹嘴豆泥 hummus
    •    番茄小黃瓜沙拉 tomato & cucumber salad
    •    橄欖 olives
    •    扁麵包 pita bread
    •    羊奶起司 feta cheese


Mediterranean breakfast is fresh, colorful, and tastes like good decisions.

地中海早餐清爽、繽紛,吃起來像有在過好人生。


 12. 印度早餐 Indian Breakfast  


食物單字:
    •    印度煎餅 dosa
    •    豆泥配餅 puri with lentil curry
    •    印度奶茶 masala chai
    •    馬鈴薯餡餅 aloo paratha


Indian breakfast is full of spices, warmth, and food that keeps your hands busy.

印度早餐香料十足,熱氣騰騰,而且吃得很有參與感。

 

 

吃過了許多國家早餐,這還是小編最愛早餐:

你呢?

 


 

 

     還有你想知道的早餐嗎?請留言讓我們知道,我們幫你找看看      

除了工作、旅遊得到歡樂之外,你還可以找專門教大人英文的 EET 英文家教老師,在北部咖啡廳或電腦線上視訊,來協助你增加英文聽說能力,增加實力就增添了旅遊生活的各種色彩和深度~

 

更多學英文之詳情請見 EET  官網: 
https://www.bose-english.com/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電影《靈魂急轉彎》帶給我們的啟發|看電影學英文

 電影《靈魂急轉彎》(Soul)帶給我們的啟發

點選可放大和存圖

一位上班族這麼說:

My coworker knows his purpose. I’m still figuring mine out. He wakes up and knows exactly what to do. I wake up and ask myself, “What’s the point?” Maybe my coworker found his spark. I’m still lost in settings.


我同事每天一起床就知道要幹嘛,但我一醒來就開始懷疑人生。
同事可能找到熱情了,我還在「設定」裡迷路。






  { EET  英文單字 & 例句教學 }  

    •    spark:靈感、熱情、生命的火花
→ Joe thought music was his spark. Turns out, it was living.


    •    purpose:目標、人生意義
→ My calendar is full. I’m still not sure of my purpose.


    •    settings:設定(也比喻混亂中找不到出口)
→ Still adjusting settings, emotionally and digitally.



《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給我們的 5個好啟發:

 


     啟  發  1       

你不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存在。你存在,就是意義。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purpose to matter. Just being is enough.



     Dialogue  靈魂對話      

A: I still don’t know what I’m meant to do.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


B: That’s okay. You’re meant to be. That’s enough.   
     沒關係啊。你本來就是為了存在而來的,這樣就夠了。


     Reflection   反思          

如果你今天什麼都沒做到,但仍然感受到一口呼吸,那就是生命的重量了。別急著證明自己,你已經在這裡。



     啟  發  2        

真正的活著,不是達成什麼目標,而是你感受到風的那一刻。
Being alive isn’t about achievements. It’s about feeling the breeze.


     Dialogue  靈魂對話      

A: I had plans. I had goals.    
     我曾經有好多計畫,好多目標。

B: And yet, what moved you most was a leaf falling, wasn’t it?      
     但最後真正打動你的,是一片落葉,對嗎?


     Reflection   反思          

我們總以為要很努力才叫活著,卻忘了那些無聲的時刻才最真實。風輕輕地吹過,樹葉落下飄過你的臉龐,你有感覺到嗎?



     啟  發  3        

不是你找到熱情後才有價值,是你活著,本身就值得。
Your worth doesn’t begin with passion. It begins with being alive.



     Dialogue  靈魂對話       

A: What if I never find my spark?    
     如果我一輩子都找不到我的熱情呢?


B: What if your spark… is simply being here?   
      那也沒關係啊。也許你的熱情,就是此刻還在這裡的你。


     Reflection   反思          

我們習慣用「有沒有熱情」來判斷自己值不值得,其實你在呼吸、在思考、在存在,就已經夠珍貴了。




     啟  發  4        

不是每一步都要有意義,有時候,只是走著,也很好。
Not every step needs a purpose. Sometimes walking is enough.


     Dialogue  靈魂對話       

A: I don’t know where I’m going.    
    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了。

B: That’s fine. Some paths are meant to be walked, not mapped.   
    那也沒關係。有些路,本來就不是拿來規劃的,而是走著走著就懂了。


     Reflection   反思          
習慣了規劃一切的你,會不會也忘了,偶爾迷路一下,是種奢侈的自由?




     啟  發  5        

也許生命的重點,不是答案,而是你此刻在這裡。
Maybe life isn’t about answers. It’s about being here, now.


     Dialogue  靈魂對話      

A: I just need to figure it all out.   
     我只是想把一切都想清楚。

B: Or maybe… you just need to feel this moment.   
     但也許啊,你只需要,好好感受這一刻就好。



     Reflection   反思          

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某些時刻,就是要讓你坐下來,陪自己發個呆。




   Being is enough.    

你已經是完整的自己了,不必再證明什麼。有些答案,不必找,也正在發生


生命,不只是一個待完成的清單,與現代「生產力焦慮」對話,慢下來。

 

🎁EET 還準備了送給你的小卡(一樣是點選可看大圖或按儲存):








 

        { 全文完|電影《靈魂急轉彎》帶給我們的啟發|看電影學英文 }




延伸好文閱讀推薦:
 

學英文就像跑馬拉松


英文老師 Teri 教你聽歌學英文:

Song Lyrics Interpretation: Up & Up by Coldplay

Song Lyrics Interpretation: Vanilla Twilight by Owl City 
 

精神智慧糧食:教宗方濟各的智慧語錄

不定時斷除電子產品:你需要的數位健康

輕鬆走走就能變好: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跑馬拉松和學英文的成功在於堅持|The key to running a marathon and learning English, not about speed, but about persistence


            跑馬拉松和學英文的成功不在於速度,而在於堅持

        The key to running a marathon and learning English, not about speed, but about persistence



        跑馬拉松考驗的是你的耐力。每一英里的馬拉松都很艱難,但當你衝過終點線時,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Running a marathon tests your endurance. But every step forward counts. Keep running, and eventually, you’ll reach the finish line. Each mile in a marathon feels hard, but when you cross the finish line, it’s worth every step.




    學習一門新語言也需要耐心,不是你起步開始有多快。你不會急於跑完馬拉松來取勝,而是透過合理的節奏和跑得聰明來贏得比賽。無論是馬拉松還是學英文,重要的是你如何站起來並繼續前行。
過程中,你不需要避免掙扎,而在於擁抱掙扎。

馬拉松的成功不在於從不疲倦,而在於突破疲勞;學英文也是如此。學英文的馬拉松很漫長,但每次練習都是一場屬於自己的勝利。
你只需要持續前行,最終你會抵達終點。



A marathon requires patience, just like learning a language. 

It’s not about how fast you start and learn. You don’t win a marathon by rushing, you win by pacing yourself and running smart. The same applies to mastering English.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you don’t need to avoid the struggle, just embrace it. 

Success in a marathon or learning English isn’t about never feeling tired, it’s about pushing through it. The marathon of learning English is long, but each practice session is a victory on its own. You just need to keep moving, and eventually, you’ll reach the finish line.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用消除或降低對立來祝福自己和全世界|羅馬教宗智慧語錄和中文講解

讓我們用消除或降低對立來祝福自己和全世界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全球許多人不分宗教和黨派,紛紛對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Pope Francis) 的離世消息表達敬意和哀悼,他生前在人生那份“最後的正式文件”中寫道:「我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
並祈求上主「賞賜那些曾愛我並將持續為我祈禱的人應得的報償」 ,這段話真令人感受到教宗的慈悲 

         (引言摘錄自 UDN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4460/8689873)

 

根據脆友 (@leftymovie) 的介紹,方濟各被稱為「人民的教宗」,非常親民,是一位「最友善包容」的教宗:


在他任內,有很多的打破傳統的舉動。
例如,包容同志,強調所有人都是天父的孩子。
包容離婚、再婚。
包容宇宙大爆炸、包容演化論...
2024年,他也接見了台灣各種宗教的代表,道教、佛教、基督教...

他樂見各個宗教帶給人的良善。
而不是死守十戒第一條:「除了我以外沒有別的神」的排他性。

他的器量非常地大,足以包容各種不同的面貌,所以深得民心。
不過,他遭到很多保守派的攻擊,也是真的。


以下本文整理教宗的諸多智慧話語,並以中文翻譯和簡單說明英文詞彙,便於英文不好的人能增進理解 也願藉由閱讀教宗方濟各的智慧,得到啟發和鼓舞的我們在生活中,都能時常以盡力消除或降低對立來祝福自己和全世界。

 
“Judging others closes the door. Listening opens it.”
中文: 批判他人會關起門,傾聽則會打開門。

    •    對話不是從同意開始,而是從不批判開始
    •    listening opens it:聆聽是一種邀請,一種願意認識你而非定義你的動作


“To include is to say: your story matters too.”

中文: 包容,是一種宣告:你的故事也重要。

    •    your story matters:不只是讓你在場,而是承認你的存在有價值
    •    包容的本質不是「你可以來」,而是「你被需要」


“Forgiveness begins with oneself; only then can we mend the hearts of others.”

中文: 從原諒自己開始,才能修補他人受傷的心。


    •    強調自我寬恕是治癒之路的起點,不僅是對外的慈悲,也是內心更新的關鍵。
    •    這句話提醒我們,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帶著完整的心去溫暖他人。


“Healing does not mean forgetting. It means choosing peace over pain.”
中文: 療癒不是遺忘,而是選擇平靜勝過痛苦。

    •    這句話解除人們對「放下=忘記」的誤解
    •    真正的修復不是抹去,而是重新與記憶共處



“Your wounds are not signs of weakness, but of having survived.”

中文: 你的傷痕不是脆弱的證明,而是你曾努力活過的痕跡。


    •    having survived 賦予經歷尊嚴
    •    傷痕成為證明你仍站在這裡的徽章’


“In solitude, we find our truest reflection, and therein lies our strength.”

中文: 在孤獨中,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我,而這正是我們力量的根源。


    •    孤獨並非空洞,而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
    •    這句話鼓勵人們從寂靜中發現內在潛能,將孤獨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May the quiet of your heart be a sanctuary of healing in a noisy world.”
中文: 願你心中的寧靜,在喧囂的世界裡成為一處治癒的庇護所。

    •    這是一句祈願語,充滿柔和與溫暖,帶來心靈的歸屬感。
    •    提醒人們在外界紛擾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平靜與安穩,讓內心成為抗衡不安的後盾。


“Every gentle step forward is an act of courage and love for oneself.”
中文: 每一步溫柔的前行,都是對自己勇氣與愛的致敬。

    •    強調前行的每個小步驟都蘊含著巨大力量,提醒我們不必追求轟烈,只需穩健前行。
    •    這句話旨在鼓勵人們在追求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路上,持續以溫柔與堅定的態度走下去,為自己點亮一盞光。



“You were made for communion, not isolation.”
中文: 你受造,是為了連結,而不是孤立。

    •    communion 可指人與人之間深層的連結感,也有靈性交流之意
    •    把「我」與「我們」重新縫合起來的信念



“We are all in the same boat, and we are called to row together.”

中文: 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也被召喚一起划槳。

    •    船是一種共同命運的隱喻
    •    row together 指的不只是合作,更是一種彼此負責的姿態


“A little bit of light is stronger than a lot of darkness.”
中文: 一點點光,也勝過許多黑暗。


    •    不必是烈火,只要一點點不熄的亮
    •    強調的是「質」而非「量」的信念


“Loneliness is not a curse. It can be a path to encounter.”

中文: 孤單不是詛咒,它可以成為一條相遇之路。

    •    a path to encounter:引導我們與自己、與神、與他人重新連結
    •    一種溫柔的轉向語言,把孤單轉化為通道,而非結束


“You are not forgotten. Even when no one calls your name, you are held.”
中文: 你沒有被遺忘。即使沒有人呼喚你的名字,你仍被溫柔地懷抱著。


    •    you are held:是一個最深層的安慰句,讓人有「即使孤獨也不是絕對」的感覺
    •    對於陷在孤單與自我懷疑中的人來說,是一盞燈


“Tears are prayers too. They travel to God when we have no words.”
中文: 眼淚也是一種祈禱,當我們無言時,它們會帶我們的心抵達天主面前。


    •    tears as prayers 是一種最誠實、無需言語的靈魂表達
    •    療癒有時並不靠語句,而靠被允許流淚的那一刻


“Hope is daring to wait when nothing seems to change.”
中文: 希望,就是當一切看似沒有改變時,仍敢於等待。

    •    daring to wait:等候不是被動,而是一種需要勇氣的信任
    •    在看不到答案的時候,這句話提醒我們:「等待也是一種信仰」


“Grace is not loud. It moves quietly and heals gently.”
中文: 恩寵並不喧囂,它靜靜地來,溫柔地修復。

    •    這是一句關於「不劇烈也能改變」的信念
    •    恩寵是無聲的浪潮,默默洗去那些你以為洗不去的


“The truth is not afraid of questions.”
中文: 真理不怕被提問。

    •    not afraid of questions 給人安全感,是鼓勵思考、允許探索的信仰姿態
    •    真理不是壓制,而是容納疑問


“We are pilgrims, not tourists.”
中文: 我們是朝聖者,而不是過客。


    •    朝聖者帶著心,過客只是經過
    •    pilgrims 一字訴說的是「與生命同行」的謙遜態度



“Let your faith be joyful, not sour.”
中文: 讓你的信仰是喜樂的,不是苦澀的。

    •    sour faith 是對嚴苛、指責式宗教觀的溫柔提醒
    •    信仰若無喜樂,可能只是另一種壓力



“Nothing is lost when we love.”
中文: 在愛中,我們失去的,從未真正失去。


   
•    nothing is lost 是對失落最溫柔的反轉
    •    愛不是風險,而是永恆的累積



“The greatness of a person is measured by how they treat the most vulnerable.”
中文: 一個人的偉大,是看他如何對待最脆弱的人。


    •     the most vulnerable 指的是社會中被忽視、被邊緣的人。
    •     真正的道德不是體現在強者面前,而是在弱者面前的姿態。



“To be saints is not a privilege for the few, but a vocation for everyone.”
中文: 成為聖潔的人,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所有人都共享的權利。

    •    vocation 在此非工作,而是「內心的呼召」,柔和地重新定義聖潔的可能性
    •    教宗用一句話拆除距離感,邀請每個人回應自己的良善本性


“Our lives find meaning when we give ourselves to others.”
中文: 當我們把自己獻給他人時,我們的生命才找到意義。

    •      give ourselves 是一種完整的參與與交託。
    •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掌控,而在於連結。



“Mercy is the force that reawakens us to new life and instills in us the courage to look to the future with hope.”
中文: 憐憫是喚醒我們重新生活的力量,並將勇氣注入我們心中,使我們懷著希望面向未來。

    •    reawakens = 重新喚醒,比起 start again,更有內在靈性轉醒的感覺
    •    instills in us = 灌注於我們之中,語氣溫柔有力


“Rivers do not drink their own water; trees do not eat their own fruit. Life is lived best when it is lived for others.”
中文: 河流不喝自己的水,樹木不吃自己的果實。人生最好的活法,是為他人而活。

    •     這段話提醒我們,「成為資源」的價值,不是佔有,而是流動。就像你每天工作、照顧、支撐他人,活出了生命的美好。


 “We are not living in an era of change, but a change of era.”
中文:我們所處的,不只是變遷的時代,而是時代的轉變。


    •    句型極簡,但層次分明,適合用來反思結構性變動
    •    change of era 傳達的不只是改變,而是一種歷史性的轉向


“The world tells us to seek success, power, and money; God tells us to seek humility, service, and love.”
中文: 世界告訴我們追求成功、權力與金錢;而天主告訴我們追求謙卑、服務與愛。

    •    tells us to seek… 的平行句式,呈現世俗與信仰的價值分界
    •    並非責備,而是溫柔地提出另一條道路,邀請反思


“Take care of people, not numbers. See faces, not statistics.

中文:照顧人,而不是照顧數字;看見臉龐,而不是統計。

    •    對現代社會極具穿透力,see faces 一句格外動人
    •    是一種邀請,也是一種提醒:別讓人變成報表裡的代號


“Let us not forget that real power is service.”

中文: 別忘了,真正的力量是服務。

    •    real power is service 是一句翻轉觀念的核心句
    •    用極簡主張挑戰權力與自我中心的定義


“We are not saved alone. We are saved together.”
中文:我們不是自己得救,而是一起得救。

→ 你不是孤單一人前行,你走的路,也有人同行著。


“Solidarity is not a vague feeling, but a firm and persevering commitment to the common good.”
中文:團結不是模糊的感覺,而是對共同利益堅定不移的承諾。

    solidarity:不只是「我們是一群人」,而是「我們彼此負責」。
    persevering commitment:非一時熱血,而是持續選擇去做對的事。


“A little bit of mercy makes the world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中文: 一點點的憐憫,能讓世界少一些冷漠,多一分公義。


    •    a little bit of mercy 就像點燈,不求改變全世界,只為減少黑暗
    •    less cold and more just 是對現代社會病灶的簡明詮釋:缺乏感受與缺乏公平


“Each of us has a vision of good and of evil. We must encourage people to move toward what they think is good.”
中文: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善與惡的圖像,我們應該鼓勵人們朝他們所相信的善前進。

    •    vision of good and evil 承認多元視角,而非絕對定義
    •    這是一句「信任人性基本善意」的話,而不是要求一致的價值觀


“To love means to serve and to give.”
中文: 愛,意味著服務與付出。

    •    沒有戲劇性的言語,只有行動的日常化
    •    這句話告訴我們,愛是溫柔而持續的選擇


“God is not afraid of our questions. He walks with us in our doubts.”
中文: 上主不害怕我們的疑問,在我們的疑惑中與我們同行。

    •    與其要人「不要懷疑」,這句話允許你在人性中真實存在
    •    walks with us in our doubts 是一種靈性上的陪伴感,非強壓式信仰



“Let us be moved by the Holy Spirit, not by fear or calculation.”
中文:願我們的行動來自聖神的引導,而不是恐懼或算計。


    •    moved by 是內心驅動的狀態,與被推著走不同
    •    在選擇與行動中,「信任」永遠比「計算」需要更多勇氣



“The only war we should all be fighting is the war against indifference.”
中文:我們唯一該一起奮戰的戰爭,是對抗冷漠。


    •    war against indifference 是一種非暴力的吶喊,對抗的是麻木
    •    面對無感的世界,這句話像是在說:請別放下感受的能力


“We are not saved by ideas, but by love.”
中文:拯救我們的,不是理念,而是愛。


    •    對理性時代的一句溫柔提醒:理解重要,但關係更深
    •    saved 這裡不只是宗教意味,更是對心的治癒



“Faith is not a light which scatters all our darkness, but a lamp which guides our steps in the night.”
中文: 信仰不是驅走所有黑暗的光,而是夜裡引導我們腳步的燈。


    •    這是對「信仰不必完美」最詩意的描述
    •    信仰不保證沒有黑夜,但給你一盞燈


“Hope speaks to us of a thirst, an aspiration, a longing for a life of light and love.”
中文: 希望對我們訴說著一種渴望——渴望一個有光與愛的生命。


    •    a thirst, an aspiration, a longing 是對「希望」的多層面詮釋
    •    希望,不只是相信會好,而是願意渴望那份「更好」

“Let us ask for the grace to see even what seems insignificant.”
中文:願我們求得恩寵,去看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    真正的靈性往往藏在「微小處」
    •    grace 是指一種不由己而來的溫柔能力


“Forgiveness is the door that leads to reconciliation.”
中文:寬恕,是通往和解的門。


    •    door 是一個開啟的隱喻,但也代表要有人先推開
    •    寬恕不是終點,是選擇開始的那一刻



“We need to build bridges, not walls.”
中文:我們需要搭橋,而不是築牆。


    •    這是對分裂與對立最簡潔的回應
    •    build bridges 是社會與心靈關係的關鍵動詞組


“Charity is not about pity. It is about love.”
中文: 仁愛不是憐憫,而是愛。

    •    強調行動與心意的純粹性
    •    pity 帶有上對下,但 love 是平視,是連結

 

                                             

                 (Photo Credit: goodreads.com/book/show/201833930-life)


With Respect to Pope Francis
May love and light guide you and all who walk beside you.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為自己增加『數位健康』,你需要暫離電子產品的 “數位排毒” (Digital detox)

 

越來越多人重視「數位健康」

小明:  I need a digital detox. I’ve been glued to my screen all day!
阿德:  I totally get it. A weekend offline might do wonders.
小明:I’m planning a digital detox this weekend to recharge.


對話中文翻譯:
我需要數位排毒。我整天都盯著螢幕看!
我完全懂你的感受。週末離線一下可能會有奇效。
我計劃這個週末進行數位排毒,來重新充電。



數位排毒 (Digital detox)  為擺脫電子設備的時間,這個概念正在成為新潮流,尤其是長時間對著電子產品螢幕的上班族。

維基百科定義:
指人們關上電腦和放下自己的行動裝置,放下職位和身分,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不用任何網路和外界連絡,就像回到小時候,享受單純簡樸的生活。


別讓螢幕擠滿你的生活
別讓螢幕擠滿你的生活



有時候不是你做事或學習沒效率,是你太難關掉你手機裡的世界!

你不是不能專心,你只是可能每 5 分鐘就被手機通知 一次、滑一次、回一次。通知、對話框、未讀訊息、既讀未回、假裝有空,讓你的大腦習慣了被手機通知綁住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讓注意力過勞。同時,你的大腦不是懶散,是太用力在切換。


適度為你的大腦來個重置,不是叫你完全不要用手機。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暫時關掉世界的小空間。讓自己從電子產品的螢幕中抽身,給自己一些休息時間!🧘‍♀️


到戶外走走,給自己一段不用手機的時間


💡以下分享給你 『心的實用啟示』:

 

1. 慢下來才是真的快

在工作過勞邊緣的小明:
I think I need to slow down before I burn out.
我覺得我要在燃燒殆盡前,先慢下來。

有時「慢」是最有效率的反擊,尤其是對一堆沒意義的會議。


2. 靜音不是冷漠,是自我保護


👉🏻把所有 app 通知關靜音 3 小時。
Silence is not rejection. It’s rest.
靜音,不是拒絕,是休息。


3. 不是每一則訊息,都要馬上回

👉🏻設定訊息統一回覆時段: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You don’t have to be available to be valuable.
你不必隨時在線,也值得被信任。


4. 不要讓每一次滑手機,都是無意識的逃避

👉🏻 拿出手機前,先問自己:「我現在真的想看什麼?」

Pause before the scroll.   滑之前,先停一秒。

即使只是一杯水,也能是一段 detox 排毒時間。



5. 一天三次,刻意不碰手機的 5 分鐘專心喝水時間

👉🏻時常慢慢喝杯溫開水

Let your mind sip stillness too.
喝水,也讓腦子喝一口靜。




 

6. 至少二天一次,靜靜放空的隨處走走



推薦閱讀好文《“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7. 你有權關掉這個世界,哪怕只有十分鐘

👉🏻 每天下午固定設一段「digital blank time (數位空白時間)」不碰手機。

Disconnect to re-enter yourself.
與電子產品暫別,是為了找更多自己。



8. 閱讀一本好書

 
👉🏻 推薦看《我可能錯了》(The Gentle Wisdom of the Forest Monk)

我們總是急著改變生活,卻忘了靜下來好好過日子。



9. Go slow to go far.
        慢一點,才能走得遠一點

Sometimes, the most powerful thing you can do is
to silence the world — so you can hear yourself again.

有時候,最有力量的事,就是讓世界安靜下來,好讓你重新聽見自己。





💡數位排毒的好處(分享自維基百科):


  1. 良好的心理健康:科學家越來越擔心,沉迷於和類數位設備,使人類造成混亂,不利於我們利用腦筋去思考。

  2.  更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保持更好的關係,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社交媒體平台不利與人互動,從面對面的交流,對溝通和社交能力的造成預防效果。

  3.  提高生產力:移動設備和工具往往會造成分心的工作,導致業績不佳,粗心大意,心不在焉和失敗。

  4.  良好的姿勢:使用太多移動設備技術的物理效應會影響包括手腕,手臂和肩部疼痛,耳朵轟鳴,眼睛疲勞和睡眠不足



今天就開始吧!和手機分手三小時看看

                                       今天就開始吧!和手機分手三小時看看!

 

 

拔掉插頭,休息一下。

                                       做出行動, 拔掉插頭,休息一下。

  



延伸好文閱讀推薦:
 

學英文就像跑馬拉松



精神智慧糧食:教宗方濟各的智慧語錄

                         電影靈魂急轉彎給我們的啟發
 
 
               

輕鬆走走腦能和學習力就能變更好:安靜內在,促進自我效能和學習靈活度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英文單字 Expedient vs Expedience (權宜之計)|英文字彙小講堂

 

英文字彙小講堂

 

expedient vs expedience 用法

expedient (adj.)    /ɪk`spidɪənt/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but possibly improper or immoral

helpful or useful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but sometimes not morally acceptable



helpful or useful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any moral question that might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權宜的;應急有效但不一定正當的
▶ 用來描述「為了達到目的而暫時採用的方便做法」,但可能不是最佳或最道德的方式。


英文例句:
It might be expedient to ignore the issue now, but it could cause bigger problems later.
(現在無視這個問題也許是權宜之計,但之後可能會引發更大麻煩。)


expedience (n.)    /ɪkˈspiː.di.ən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something is helpful or useful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but sometimes not morally acceptable

the quality of being convenient and practical


權宜之計;應變需求
▶ 表示某件事是為了方便、快速處理、應急使用而採取的選擇。


英文例句:
They acted out of pure expedience, not because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
(他們這麼做純粹是出於權宜,而不是因為這是對的。)



matter of expedience
例句:

As a matter of expedience, we will not be taking on any new staff this year.
為了目前的考量,我們今年將不會聘用任何新員工。


當你在開會時聽到主管說
“Let’s choose the more expedient route”,

代表這不是最好的方法,只是最快的那一個。


What’s expedient is not always what’s right.
方便的選擇,不一定是對的選擇。


Here are some examples of how to use "expedient" in a sentence:

Temporary Solution: "The story was a temporary expedient to avoid further controversy".
Practical Action: "When things go wrong, it is expedient to say it was a management failure".
Convenience Over Ethics: "Only now that it has become commercially expedient are they showing any conscience".
Simple Measures: "He got his way by the simple expedient of voting twice".

 

在日常生活中應用「expedient」這個字的適當情境:


1. 臨時解決方案:

當面臨意外問題時,使用簡單有效的方法來暫時解決問題。例如,在家裡突然斷電時,使用手電筒來提供臨時照明。


2. 時間管理:

利用最有效率的方法來完成任務。例如,使用清單來優先安排工作,以確保最重要的任務先完成。
 

3. 簡化流程:

在工作或學習中,找到簡單的方法來完成複雜的任務。例如,使用捷徑或自動化工具來減少重複性工作。


4.實用主義:

在生活中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選擇最有效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即使這種方法不是最完美或最理想的。例如,選擇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來節省時間。


5. 應急措施: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採取快速有效的措施來應對。例如,在急需文件時,使用雲端儲存來快速存取檔案。


以上這些情境都體現了 "expedient" 的精神,即在特定情況下選擇最有利的方法來快速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

 

 

參考資料/出處: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expedient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expedience
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sentences/english/expedient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實用英文單字 "Stare" (盯著某物,放空發呆) 用法一次網羅 【英文單字也會瞪你】


你以為 stare 只是「盯」嗎?

其實 stare 的使用可以很日常,也可以很代表職場崩潰

英文單字 stare 的解釋


stare 的原文解釋(英國劍橋字典)

(v) to look for a long time with the eyes wide open, especially when surprised, frightened, or thinking:

:  用力、持續地看,常帶有震驚、懷疑或呆滯情緒

  • stare at/into + 你盯著的東西
  • stare into space = 放空發呆
  • stare into the distance = 望著遠方
  • stare into each other = 看著彼此
  • stare into my coffee = 看著手上的咖啡

 

|你可能會用的 stare 超寫實例句|


    1.    I stared at the screen for 10 minutes and still didn’t understand the email.

         我盯著那封 email 看了 10 分鐘,還是不懂它想說什麼。

    2.    She stared at me like I just deleted the shared folder.

        她瞪著我,好像我才剛刪掉共用資料夾。

    3.    We all stared in silence when the client said, ‘Let’s do a full revision.’

        當客戶說「我們整份重改吧」時,全場安靜地凝視對方。

    4.    My face says smile, but my eyes stare in pain.
           我臉上帶笑,但眼神已經在吶喊。




🙌 點此看工程師日記來學英文


🙌想要大人專屬的英文家教老師,帶我一週一次練英文口說:點此到官網了解